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日*濑谷支队在围攻滕县的同时,派出以步兵第63联队为基干的部队约余人、炮20余门、战车20余辆,绕过滕县,向临城推进。此时,汤恩伯第20*团主力尚未全部到达滕、临地区,仅有王仲廉第85*大部在临城东北地区集结布防。17日晨,日*向张雪中第89师官桥阵地猛攻,并派有力部队向临城迂回。同日晚,日*突破第89师防线,占领临城。18日,日*又兵分两路,一路直扑韩庄,一路向枣台支线挺进。日*恃其大炮、飞机和机械化部队协同的威力,很快攻陷了枣庄、韩庄和峄县。守峄县的陈大庆第4师1个团伤亡甚重,团长阵亡。日*攻下韩庄后,曾企图渡过运河,直捣徐州,但因关麟征第52*郑洞国第2师已在运河南岸布防,同日*隔河激战,挡住了日*的攻势。于是,日*便将进攻重点移往运河北岸的台儿庄。
台儿庄在徐州东北60公里,位于临城至赵墩铁路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如攻下台儿庄,既可南下赵墩,切断陇海路,西取徐州,又可北上临沂,堵住王仲廉、张自忠、庞炳勋各*的退路,将其歼灭在运河北岸。于是,3月20日,矶谷廉介命令濑谷支队“须确保韩庄、台儿庄运河一线,并警备临城、峄县,同时应以尽可能多的兵力向沂州方面突进,协助第5师团战斗”。(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第32~33页。)21日,濑谷支队主力开始在峄县附近集结,准备进攻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
与此同时,孙连仲第2集团*(辖4个师又1个独立旅)已由郑州、洛阳到达运河南岸,接替了关麟征第52*防务,使该*得以渡河北上。另外,该集团*池峰城第31师附炮兵1个营也先期赶赴台儿庄布防。汤恩伯第20*团(辖4个师又1个旅,1个炮兵团)主力集结于峄县东面之兰陵、向城地区。第5战区的作战计划是:
战区以收复鲁中广大地域之目的,以一部在运河之线取攻势防御态势,以主力由峄县东南方及东北方山地侧击南下之敌,聚歼于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页。)
各部队的部署及任务是:
(1)汤*团新配属第31师应集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0日拂晓全线开始攻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压迫敌于微山湖东岸而歼灭之。
(2)孙集团新配属第师(欠第31师)应以一部在侯新闸以西运河南岸防御,待机渡河北进,主力控置于贾汪附近及荆山茅村镇间。
(3)张*(欠1旅)在费县集结整顿后,乘虚向滕县南北地区与由南阳镇附近渡河之第3集团部队呼应,截击南下或北退之敌,对泗水方面自行警戒。
台儿庄会战
(4)第3集团*(欠第51*)应超越济宁南北地区,再向兖州邹县间及界河官桥间,与张*及临城以南之攻击部队呼应,袭击敌之侧背,并阻止敌之增援或截敌归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页。)次日,蒋介石对这一作战计划及部署作了修改:(1)汤*团进出运河后以约两师对峄县方面佯攻,以三师由峄县以东梯次迂回,求滕县以南亘峄县间敌之侧背攻击之。
(2)张轸师及独44旅归孙仿鲁(连仲)指挥守备运河。
(3)孙仿鲁部两师集结徐州待机。
(4)张自忠*除以主力仍须与庞*团相协力肃清临沂当面残敌外,以约3至4团经泗水进出曲阜方面牵制敌人。
(5)孙曹出击部队除以主力向邹县、两下店间地区挺进外,另以两团由汶上方面向肥城、大汶口挺进游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页。)但由于部队集结方面的原因,攻击行动推迟到3月24日。
仓皇撤退的日*
濑谷启获悉了中国*队的作战意图,决定提前发动进攻。23日晨,峄县日*一个大队约千余人,在重炮4门、坦克4辆的掩护下,向台儿庄攻击前进。次日,又派出由步兵第10联队主力组成的沂州支队(支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向临沂方向前进,策应第5师团作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33~34页。)
进攻台儿庄的日*遭到孙连仲集团*第31师与第27师的反击,被歼过半,残敌数百人退往台儿庄以北20余里的北洛固守待援。24日,日*增援部队余人在飞机、重炮和战车的掩护下,又发动进攻,其一部曾突入台儿庄东北角,池师以1旅在庄内同日*展开巷战,另以1团由南洛袭敌侧背,终将日*击溃,并克复刘家湖。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全民族奋战: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沦陷
(年7月—年10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年版。
编辑:林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