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华夏九州的起源,竟然是因为这本书现在大
TUhjnbcbe - 2022/11/8 21:12:00

“九州”一词最出现在《禹贡》这篇文献中。《禹贡》是古代四书五经之一的《尚书》中的一篇文章,全文共有字,其作者虽然托名为大禹,但其实是战国后的作品。

这篇《禹贡》共有“导山”、“导水”、“五服”和“九州”这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导山”主要叙述了中国各大山脉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导水”主要叙述了中国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和分布特征;“五服”则叙述了汉族由近及远所能辐射的领土面积。

至于”九州”,则是在以上基础上,作者依据上述记载的河流和山脉等自然界限,将汉族所能辐射的领土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然后以此来分而治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思想非常超前,可谓是高瞻远瞩,但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只是以少数山川表明九州之间的分界,所以九州的区界不很明确,只能提供一个约略的范围。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以当时的生产力和交通媒介发展水平,实现九州的划分显然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九州并不是作为行*区域而存在,而是作为“古代中国”的代称,尤其是汉族地区的代称,故又被称之为“汉地九州”。

后来,等到西汉时期,当时的西汉帝国将天下划分为个郡国,其最高长官为太守。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汉时期的郡国,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地级市,太守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委书记兼市长。

因为类似的原因,皇帝自然会害怕这些郡国的太守们,凭借着天高皇帝远,渐渐变成当地的土皇帝,甚至这些太守官员们和当地的豪门大族合作,把相关地区变成他们自己做主的半独立王国。

在这种背景下,等到汉武帝时期,他先是专门在全国设置了12个中纪委工作小组,分别由12个小组长带队,这12个小组长的职务名称,叫做刺史;接着汉武帝又将全国个郡国分别交由这12个刺史来巡视和监察,其中每个刺史各负责管理一定数量的郡国。

这样一来,西汉帝国的个郡国被划分而这12个大区域,分别是豫州区域、兖州区域、徐州区域、青州区域、凉州区域、并州区域、冀州区域、幽州区域、扬州区域、荆州区域、益州区域和交州区域。

不过此时,这十二个州都属于是监察区,并不是行*区。

当时,汉武帝在划分的这十二个监察区域,其主要的依据就是《禹贡》中“九州”,只不过他将冀州一分为二,变为冀州和并州;将雍州改为凉州;将梁州改为幽州;同时汉武帝时期因为灭掉了南越国,故又设置了一个新的州,即交州。

因为类似的原因,此后“九州”又被称之为“十二州”,同时从汉武帝开始,九州终于从“古代中国”的代称,开始变成为“监察区域”的代称。

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12个刺史渐渐成了地方的常设机构,尤其是随着西汉末年天下变得动荡起来后,这12个刺史的权力开始变得越

来越大,逐渐从单纯的监察领域延伸到*事、经济和行*领域。

等到汉成帝时期,也就是公元前8年左右,刺史被改称为州牧,成为一州的最高**长官,自此,原本只是监察区的十二州,正式成为了十二个行*区域,类似我们现在的省!从此,九州也终于变成为真正的“行*区域”。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夏九州的起源,竟然是因为这本书现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