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兖州贴近群众需求志愿
TUhjnbcbe - 2022/10/21 19:41:00

时下正值“三秋”生产季节,兖州区“倾情三农”志愿服务队的20多名农技专家走向田间地头、来到智能大棚,进行精准指导,助力农业生产。

“这是我们打造的‘3+N’志愿服务模式中17支专业服务队中的其中一支,‘3+N’志愿服务更专业、更精准、更有效益。”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李鸿飞介绍。所谓“3+N”,即全区个村(社区)实践站必须有理论宣讲、疫情防控、“五为”(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3支志愿服务队和文化活动、红白喜事帮办等N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按照自身特点认领志愿服务项目,紧贴群众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成为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这让文明实践更具有吸引力和粘合力。

今年春节前后,兖州区依托*校教员培训了名“乡音宣讲队”充实到村(社区)文明实践站“3+N”志愿服务队,担任骨干宣讲员,身边人讲身边事,百姓讲给百姓听,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入心入脑管用实用。“俺村有个王怀银,身边聚拢了一帮文化人。”王怀银是兖州区新驿镇民间艺人兼文化站副站长,也是“3+N”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每天晚饭后他带着周边村民吹、拉、弹、唱,好不热闹。他把*史、省*代会精神、村风村貌、好人故事等编成快板、三句半等曲艺节目,把深奥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说唱段子,说古喻今,讲事明理。

“大爷晚上休息得还好吧?吃早饭了吗?”几乎每周一次,鼓楼街道息马地社区妇联主席孔卿都要敲开本社区宋桂堂老人的家门,边拉呱边帮老人打扫卫生。这种“敲门”习惯,息马地社区实践站的47名*员志愿者已经坚持了8年。“五为”服务是兖州区“3+N”志愿服务队的重头戏,今年上半年共精选出了“五彩讲堂”“惠工学堂”“新风堂”“雏鹰课堂”等73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重点项目,4万名志愿者加入“爱心来敲门”“雏鹰课堂”“家庭心理辅导”等专职志愿服务队伍,受益群众达8.2万人。

家风家训、孝老爱亲、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是实践站“3+N”志愿服务队的必设课,名村(社区)实践站“五老”热心人是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角。今年中秋节前夕,小孟镇后孟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王相金掰着手指头给事主算了一笔账:白事上村里有统一定制儿女穿戴的孝服20件、亲朋使用的袖章个;实行“一碗菜”……一共6项合计可节省约两万元。今年以来实践站“3+N”志愿服务队在红白喜事上累计为群众节约费用高达万余元。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服务群众更专业、更精准、更贴心,效益更凸显。下一步志愿服务将在专业化、特色化上规范完善,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让群众更方便、更满意。”李鸿飞表示。(通讯员王洪玮宋墁王锋)

1
查看完整版本: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兖州贴近群众需求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