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冀州:
“两河惟冀州”。冀州位于*河自陕西与山西交界开始一直到流入大海的这个凹槽形的河段之间。冀州三面与*河相临,其中西界的河段称为“西河”,东界的河段称为“东河”,南界的河段称为“南河”。冀州属于春秋时期晋国和燕国的故地,包括今山西、河北以及河南的*河以北地区。
图1-4冀州
太原:山西临汾至霍县一带,包括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
岳阳:岳指太岳山,在山西省中部偏南。山的南面为阳,岳阳指的是太岳山以南的地带。
覃怀:地名,指沁水流经的今河南省沁阳、武陟、温县一带。
衡水:水名,衡与横同,衡水就是横水,这里指的是浊漳水,它的位置在覃怀的北边,自西向东横着流,所以叫横漳(横水)。横漳水(浊漳水)的北面还有一条清漳水。
壶口:即壶口山,位于今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之间。*河上的壶口大瀑布即位于此。
龙门:即龙门口,也叫禹门口,位于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河津北面有龙门山)。龙门口以上的*河十分狭窄,水势湍急,过了龙门口后,河面即变得十分宽阔。
梁山:位于陕西韩城县西北部(一说为吕梁山)。
太岳山:在山西霍县,也叫霍山、霍太山。
雷首山:在山西永济县。
析城山:在山西阳城县西南。
王屋山:在河南济源县西北。
恒山:在山西浑源县。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个省市,主峰在山西晋城县。
碣石山:在河北昌黎县。
砥柱山:也叫三门山,在河南三门峡市*河河道的中间。
孟津:*河渡口,在河南孟县南。
大伾山:在河南浚县西南。
降水:漳水的上源,漳水在今河北曲周肥乡一带注入*河。
河水:*河的古称。其中今天陕西与山西交界自北向南流的一段叫“西河”,在河南北部自西向东流的一段叫“南河”,此后向东北方向流入渤海的一段叫“东河”。
沁水:即沁河。
恒水:指今天河北曲阳县北的通天河。清代学者胡渭认为恒水为滱水(今唐河)。
卫水:即卫河,在河北灵寿县汇入滹沱河。
大陆泽:也称广阿泽、巨鹿泽,位置在今河北隆尧、巨鹿、任县、平乡四县之间,面积广阔。太行山诸水汇集到泽中,再下流入河水。今已完全湮没。
(二)兖州:
“济、河惟兖州”。兖州位于济水与东河之间,为今天河北和山东两省的交界地区,属于春秋时期的卫国故地。兖州的范围在九州中大概是最小的,而且兖州从中部到临海的很大一部分在战国以前都是渺无人烟、湖沼河网密布的水泽之地,卫国的地盘实际上只有兖州的西南部分。
图1-5兖州和青州
九河:*河流到兖州时形成的河网。据《尔雅·释水》上说,九河之名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
雷夏泽:也叫雷泽,位于山东菏泽县东北。古澭水注入其中。唐以后逐渐淤塞。
澭水:济水的支流,流经今菏泽县。宋代时因*河决口改道,澭水填塞不存。
沮水:澭水的支流,两水在菏泽县汇合后流入雷夏泽。宋代时因*河改道而填塞不存。
漯水:流入渤海的古*河支流。
济水:古济水源于荥泽,流往东北方向,在今山东东营一带注入渤海。隋、元时期两次开凿大运河,*河改道夺济水河道入海,古济水消失。
(三)青州:
“海、岱惟青州”。青州位于渤海与泰山之间,即今天的山东北部从泰山北麓到山东半岛一带,属于春秋时期的齐国的故地。青州的范围也很小,与兖州在伯仲之间,不过若是按照清代学者胡渭的说法,《禹贡》的古青州还包括从辽河流域一直到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域,如此说来,青州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见上图)
岱山:也称岱宗、岱岳,即泰山,在山东中部。泰山是齐、鲁两国的分界线,齐在山北,鲁在山南。
嵎夷:山东半岛东部滨海地区,即今天的威海、荣成、文登一带。
潍水:今山东潍河。
淄水:今山东淄河。
莱夷:今山东北部莱州湾沿海一带。
汶水:在今山东西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