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C(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2.A(“社”是指土地神。)3.C(“他厘定了官吏职责,天下的百姓为此很高兴”错,应该是制定了《立*》,使百姓便利,所以天下百姓很高兴。)4.⑴我不避嫌疑代理国*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所以”“摄”“畔”各1分,句意通顺1分。)⑵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明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从”“明”“臣”各1分,句意通顺1分。)5.①辅佐武王灭商;②平定叛乱;③还*成王;④建章立制。(每点1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文王还在世时,旦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务。武王十一年,讨伐商纣王,*队到达牧野,周公佐助武王,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周*攻破殷都,进入商王宫。杀了商纣王以后,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把箕子从囚禁地中释放出来。给商纣王儿子武庚封地,命管叔、蔡叔辅助他,以承续殷的祭祀。遍封功臣、同姓及亲戚。封周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就是鲁公。但周公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朝廷辅佐武王。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说:“我不避嫌疑代理国*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是我这样做的原因。”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之人造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了《大诰》。于是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收服殷之遗民。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二年时间全部完成。诸侯都宗顺周王朝。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去洛邑营造成周京城,并进行占卜,得卦象大吉,于是就以洛邑为国都。
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壁(屏风),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周公归国后,怕成王年轻,为*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用来告诫成王。当时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了《立*》,以利百姓,百姓欢悦。
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成王特准鲁国可以行郊祭天和庙祭文王之礼。鲁国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是因为褒奖周公的德行啊。
二、1.A(朝廷认为由于西平荒废毁坏,应该及时修复,任用马隆为平虏护*、西平太守,带领所率的精锐部队,并另派给一支防守牙门*营的卫队,驻扎防守西平。当时南部之敌成奚经常成为边境的祸患,马隆到后,帅兵讨伐他。)2.C(申时为下午三点到五点。下午一点到三点为未时)3.C(不是“亲自去采买武器”,是亲自去武库挑选武器)4.(1)皇帝说:“如果一定能消灭敌人,怎能不任用你?只不过看你的计策怎么样罢了。”(本题4分,每小句1分,注意“必”“何为”“顾”“方略”的翻译)(2)朝廷六*人数众多,州郡的兵力也不少,只管调用即可,不应另外设立赏赐招募士兵来扰乱常规。(本题4分,每小句1分,注意“但”“宜”“横”“典”的翻译)5.马隆让*士扛着农具假装去耕田,成奚误以为马隆没有征讨他的意思,所以产生了懈怠。(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用原文回答也可得分)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年轻时就智勇双全,喜欢树立名声节操。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因事犯罪被诛杀,整个兖州没人敢给他收尸。马隆凭借武官的身份,假称是令狐愚的门客,用个人的钱埋葬了他,并守丧三年,在墓地周围种上松柏,守丧礼毕才返回,全兖州都把这事作为美谈。泰始年间,晋武帝将要发动攻打吴国的战事,下诏说:“吴会没有平定,应该选拔勇猛的将士来成就武事。”兖州推举马隆的才能可以做优秀的将领。起初,凉州刺史杨欣与羌戎失和,马隆说杨欣一定会失败。不久杨欣果然被敌人所杀,*河以西断绝了与中原的联系,皇帝常常有顾念西部的忧虑,上朝时叹息道:“谁是能替我征讨敌人打开通往凉州道路的人呢?”朝廷大臣没人回答。马隆上前说:“陛下如果能任用我,我能平定凉州。”皇帝说:“如果一定能消灭敌人,怎能不任用你?只不过看你的计策怎么样罢了。”马隆说:“陛下如果能任用我,应让臣下自任。”皇帝说:“怎么讲?”马隆说:“请允许我招募勇士三千人,陛下不要问他们从哪里来的,我率领他们击鼓向西进*,依仗陛下的声威仁德,那些敌人哪堪一击!”皇帝答应了他,就任命他为威武太守。公卿们都说:“朝廷六*人数众多,州郡的兵力也不少,只管调用即可,不应另外设立赏赐招募士兵来扰乱常规。”皇帝没有采纳。马隆设立标准,选拔测试(士兵)。从早晨到下午,选出三千五百人,马隆说:“足够了。”马隆于是请求亲自到武库挑选武器。向西渡过温水。敌人树机能等率领数万士兵,有时凭借险隘在马隆前面阻挡,有时设伏在他后面堵截。马隆根据八阵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隘就建造木屋加在车上,一边作战一边前进,弓箭射到的地方,敌人随着弦声倒下。出奇的智谋,不时施用,出敌不意。有时在狭窄的道路两旁堆上磁石,敌人穿着铁铠甲,被吸住不能前行,马隆的兵士都穿犀甲,前行无碍。转战千里,杀伤的敌人数千人。自从马隆西行后,音讯断绝,朝廷为他担忧,有人说他已战死。后来马隆的使者夜里回到朝廷,皇帝拍手高兴地笑了。朝廷商议加封马隆将士的勋爵赏赐,赏赐的爵位增加的俸禄各有等级。太康初年,朝廷认为由于西平荒废毁坏,应该及时修复,任用马隆为平虏护*、西平太守,带领所率的精锐部队,并另派给一支防守牙门*营的卫队,驻扎防守西平。当时南部之敌成奚经常成为边境的祸患,马隆到后,帅兵讨伐他。敌*凭据险要抵抗坚守,马隆下令士兵全都扛着农具,做出要去耕种的样子。成奚以为马隆没有讨伐他们的意思,防卫之意逐渐松懈。马隆趁着敌*没有戒备,进*攻击并打败了他们。到马隆任职结束时,敌人再不敢入侵。
三、1.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2.A(文中起居注是职官名。)3.C(原文是“恶可深罪”)4.(1)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使他回到正道。(傅:做老师,1分;讽以礼法:用礼法劝谏,句式1分,“讽”1分;使(之)归于道:使他回到正道,1分。意思对即可。)(2)(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悉:全部;诘责:责问,质问;微:如果没有;罪:加罪,治罪。意思对即可。)5.①第一次被贬是因为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②第二次被贬是因为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宋濂被牵连。
宋濂,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跟随闻人梦吉学习,精通《五经》,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又在柳贯、*溍门下游学,他们两人都非常推崇宋濂,自认为不如他。元代至正年间,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到龙门山著书。十余年后,太祖召见宋濂,聘请他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为太子讲经,不久改任起居注。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够遵照施行,赏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乙巳三月,宋濂请求返乡探亲,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宋濂上书谢恩,并致信太子,用进德修业来勉励他。太祖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还亲自赐信褒奖宋濂,并令太子写信答谢。不久宋濂便因父亲去世服丧守制,守丧期满,奉诏返京。四年,升为国子司业,因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而获罪,被贬为安远知县,旋即被召回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这时,太祖征召四方儒士,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的,提升为编修,任命宋濂为老师。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凡是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使他回到正道。太祖剖符封赏功臣,征召宋濂商议封赏五等爵位,宋濂引鉴汉、唐前例,选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太祖曾经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哪些书最值得看,宋濂推荐《大学衍义》。太祖挑出《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老之学中的一段,让宋濂讲析。宋濂讲完,接着说:
“国君如果能用仁义来治理民心,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询问廷臣,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是诽谤、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奏章,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太祖当场称赞他。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太祖要将宋濂处死,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才将他贬谪到茂州。宋濂文风淳厚,在朝时,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的典礼,朝会宴享、律历衣冠的制度,四裔贡赋、赏劳的礼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的文辞,都委托给宋濂。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各地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第二年,宋濂在夔州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正德年间,又追封谥号文宪。
四、1.C(原文标点为: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2.B(赐对: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3.C(“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与原文不符)4.(1)(田昼)急忙去会见邹志完,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是什么?现在您又担任什么官职?”(5分。“趣”“平生”“许”“为”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的,不只是这些。(3分。每句1分)5.因为邹浩正直、忠诚,尽到了言官的职责。(3分。意思对即可)
田昼,字承君,阳翟人。他身材高大魁梧,言谈慷慨激昂,很有其前辈田况的风范。邹浩,字志完,任颍昌官学教授,和田承君交情甚好。邹浩性格怯懦,因为与田昼相处,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就能以田昼为楷模激发鼓励自己。元符年间,承君任京城监门之职。一天,有人来报,说皇上召见邹志完,承君替他感到高兴。又一天,又有人来报,说帝王召见邹浩对答问题,田昼更加高兴。按照法律规定,监门官不许外出见人,邹浩也不能前来见田昼。很长时间后,邹浩担任朝中言官,田昼也开始想念邹浩了。邹浩就派人来见田昼,并以此来了解他的心意。来人问田昼:“您近来读什么书?”田昼回答说:“我在读《墨子》,并且写了‘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他为邹浩有感而发的。来人回去告诉了邹浩,邹浩立刻写信向田昼道歉,信中言语很是悲苦恳切,于是约定见面。(读信后,)田昼说:“这个人还是有所敬畏的,不能和他绝交。”急忙去会见邹浩,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是什么?现在您又担任什么官职?”邹浩惭愧道歉说:“皇上平素对待群臣,从未和颜悦色,惟独对于我却仿佛有些喜悦之色。现在天下大事多而杂乱,说也说不完。我的想法是想使皇上更加相信我后才进谏,(我认为,)这样做会更有好处。”田昼同意他的这种做法。不久,朋*之祸突然兴起,当时的事情每天都有所变化,承君托病辞职,回到阳翟家中。一天,有人来报,说皇上废黜了皇后孟氏,立刘氏当皇后。田昼告诉他的子侄们说:“(对于这件事,)邹浩不向皇上进言,我可以和他绝交了。”又一天,邹浩写信来约田昼在颍昌中涂相会,说自己犯了罪。田昼十分高兴,赶快前去见面,邹浩详细地说:“皇上废立皇后时我直言劝谏,言论过于直率鲁莽。皇上起初并不生气,我于是又启奏说:‘我很快就要死了,不能再次见到皇上容颜了。’走下来后,我叩拜告辞而去,到大殿门口,望见皇上仍未发怒,(只是)脸色凝重,若有所思。我第二天就因罪而被处罚了。”邹浩、田昼相处三天才分别,分别前,邹浩哭泣,田昼一脸正气,责备他说:“假如你沉默不语,能在朝廷任职,生伤寒之疾不出汗,五天也就死了,(这样说来,)难道只有岭海之外这样的僻远之地能使人死去吗!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的,不只是这些。”邹浩怅然若失,叹息说:“您赠送我的太丰厚了!”于是就离别而去。
建中靖国初年,田昼入朝担任大宗丞,宰相曾布想把他收归自己门下,田昼没有屈从,授官提举常平,也推辞了,请求担任淮阳*而离开京城。当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他。这一年遇到大的疫情,田昼每天自己带着医生,挨家挨户去探望生病的人,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治病。一天他患小病没有出门,正当白天,全*的人们都看见田昼骑着马带着随从腾空而去,到府上询问,已经去世了。有人说他是淮阳土神。
附:
高考作文押题之三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某中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假设你是该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高考作文押题展示到今天结束,凡为本文打赏者将回赠“高考作文押题三十”的“文题导写”与“优秀范文”,请打赏者与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