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率先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后,积极创新,结合互联网,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新型的医疗服务联合体,共享电子病历、推进全科医生助阵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延伸到了乡镇卫生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大病。
乡镇卫生院的病房满员了
正在兖州漕河卫生院病房里输液的申大爷对在家口看病赞不绝口,“现在看病可方便了,医院的医生就在家门口,一般的病在这儿全解决了。”漕河村村民申大爷因面部神经炎已在这里治疗了近一个星期,以前这医院里看。“现在在卫生院打针,都不用住院了,从家里到这里,骑自行车也就10多分钟,每天上午打针,中午就能回家了。”申大爷说,漕河卫生院改造前,都是坐公医院看病,到了那里还得等挂号、排队,他最害怕的就是住院,费用高不说,还要有家属陪,吃饭、住宿,可是要多花不少钱呢。
记者看到,漕河卫生院的病房几乎住满了,这里熏蒸室、康复室等设施也一应俱全。“医院目前有79张床位,基本科室都全了。”医院漕河园区执行院长臧淑婷说,这些变化得益于医院的“信息化条件下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
如今漕河卫生院里的医生和护士都在医院进修、培训过,可以提供24小时应诊医疗服务,治疗项目包括注射、理疗、抢救等基本项目,“一般的感冒发烧、肠炎胃炎等常见病,都能在这里解决了。”臧舒婷说。
共享病历患者少跑冤枉腿
“你看,这是我们的电子病历,在这里,可以和医院的各个科室的医生共享,有什么疑难病症可以一起讨论,非常方便,患者不用来回折腾。”漕河卫生院医生唐传峰说,在电子病历上,患者基本材料,检查结果,用药信息等一用俱全。
“我们依托互联网,医院和基层的医疗机构紧密联合在一起,医院的医生可以直接服务于基层群众,这样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医院院长孔庆民表示,这样真正实现了基层群众就近就医。
“传统方式的对口支援资源共享度差,对基层的帮扶支持仅在‘点’上,医院的优势资源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融合度差,对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差,帮扶多流于形式,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孔庆民表示,医院正在推进全科医生助阵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老百姓不出村,就能通过互联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相当于卫生院的医生陪同患者一起来看专家,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医院的服务。
院长声音:医院院长孔庆民
医院医院服务
“乡镇卫生院收费标准低、医保起付线低、报销比例高,医院收费,医院服务,群众就近就医,看病更方便。”医院院长孔庆民表示,其实,老百姓还是愿意在自己家门口就医治病,医院的信息化+互联网+互惠互利的城乡医疗机构协作机制,真正有效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真正达到“强基层”的目的。“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强了,医院的信赖度高了,对医务人员的认可度也高了,员工的自豪感强了。”孔庆民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环境条件不差,工作模式相同,但报酬高于城里,更多的员工自愿到乡下来工作。
来源于兖州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