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王镇主动担当作为的济南名宦
TUhjnbcbe - 2025/5/6 16:37:00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本文转自:舜网

□张俭

清嘉庆道光年间,举人出身的王镇在齐鲁大地前后任职35年,由知县渐升太常寺少卿,工作踏实肯干,从未虚掷光阴,每有急难险重任务,山东巡抚总会想到任用他。在济南知府任上,王镇更是主动担当,勤政作为,为民造福,建树颇丰,是济南应当特别铭记宣扬的勤政官员。

王镇(-),字静斋,号中峰,顺天大兴人(今北京市),乾隆五十七年()中举人,教习期满分发山东为知县,历任兰山县、安邱县、定陶县、曹县知县,临清州、胶州、济宁州知州,泰安府、济南府知府,登莱青海防兵备道,太常寺少卿等职。

王镇出任知县的定陶县、曹县为著名难治之区,民风强悍,诉讼繁多。王镇老成练达,很有章法,对于地方事务认真整饬,诉讼案件按《大清律例》悉心审实,县人折服,民不敢欺。在胶州知州和济宁直隶州知州任上,他不负所望,出色地完成了巡抚交办的任务。他还特别尊重读书人,创建了渔山书院等。道光十四年()正月,王镇擢升济南知府。

完成城市综合治水工程

济南号为泉城,自古以来,既得泉水之利,亦受水灾之苦,极端之时,满城灌水,水深二三尺,数月方退,而道光年间无疑又处于一个丰水期。发展至道光十六年(),济南府城湖水渐高,大明湖水溢出岸外。紧邻大明湖的学政官衙,门外水深达一尺,门内的衙署,更是房顶漏雨,墙体剥落,水满为患,无处下脚。西门外每逢大雨,山水沟的洪水暴涨,顿时淹没百姓的民居草房,造成死伤无数。从城区一直到北坛一带,河水泥水遍地都是,行人根本没法走路,东门、北门外的河道附近,很多都被老百姓随意侵占,致使行洪不畅,污秽越积越多,环境越来越差。

王镇出任济南知府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明察暗访,多方求证,了解到省城百余年来没有疏通过河道,下决心干一件大工程,根治水害。作为首府知府,王镇没有颐指气使,将工程简单地指给他人,而是亲力亲为,主动担当,亲临现场勘估,寻访河流源头。由于他早年数次跟随河道总督等大吏参与过黄河治理工程,对治水非常内行。为筹集资金,他带头捐出俸禄,济南士绅商贾也纷纷响应,量力捐助钱财。王镇督率部属,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启城市系统治水工程。计“挑挖护城河周围长丈,自檀桥东泺河至平水闸长丈,自卫闸西泺河至卧虎闸北段家园长丈,自趵突泉至西门吊桥长丈,滚水坝迤南山水沟长86丈。又新建南门迤西滚水坝一道,迤东迤西护城石泊岸二段,历山门牌坊一座……拆修东门外齐川门牌坊一座,吊桥一座,迤北泊岸一段,南门吊桥一座……”

经过三个月的持续施工,不懈奋战,“各河挑深自三尺至四五尺不等,然后水由地中,湖面陡落二尺,而东、西泺河各深三尺余寸。”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记录了济南湖泊和泉脉情况。至此,城市水患得以彻底消除,士民欢呼雀跃,66岁的王镇也被济南百姓亲切地尊称为“老公祖”。

学政衙门经过大修,增建改建了25间大厅和房舍,用于学生考试的考棚扩展至处,地面再无积水之患,署内的四照楼得以加固和美化,登楼一望,既可以俯视大明湖和城头的美景,也可以眺望千佛山的雪色。学政季芝昌非常高兴,作《重修济南学使署记》以赞颂。

审结上访命盗案宗

如果说修筑水利工程、疏通河道是知府分内职责的话,审理全省疑难案件,则是完成巡抚交办的任务。山东历来民风强悍,争斗甚繁,自东汉延至宋代均如此,发展到清代,各府州县百姓提告官司不绝,动辄赴省城巡抚衙门控告,称省控。再有不平者,则千里迢迢,跑到京城都察院控告,称京控。嘉庆十二年(),吉纶接任山东巡抚,清查积压数年的京控案件,竟然有多宗。此类案件往往是疑难复杂的命盗案,巡抚和按察使都很头痛,刑部和都察院发回京控各案若不能按期审结,皇帝拿巡抚试问。

自道光十四年()正月,也就是王镇刚刚上任济南知府时,至道光十六年()四月,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受山东巡抚的指派,王镇接办分审命盗要案及京控、省控各案宗,全部按期审结,平均两天审结一案。从办案质量上说,被诬之人免于拖延,加害之徒无所遁形,可谓高速高效,审案奇才。道光八年()任济南知府的吴振棫曾审办要案余起,即奉旨记名,以道员升用,王镇倍于其数有余。山东巡抚“督饬济南府知府王镇等讯办,该府秉公审讯,劳怨不辞”,感动之余,巡抚钟祥上奏朝廷,要求给予鼓励。不仅如此,继任巡抚经额布道光十七年()十月亦上奏,奏请将审案始终出力之济南知府王镇送部引见,由道光皇帝亲自召见,很快奉旨升任登莱青道员。

审理案件本为府州县地方官的“安民切务”,但由于各种缘故,京控省控案件络绎不绝,有的是不负责任,有的属案情复杂,有的系期限已到,草率结案,有的甚至是外省人来打官司,比如江西人黄治高在山东恩县被抢银物,进京控告。按照大清律例,盗窃抢夺杀人各案都有规定审结期限,不能无限期拖延,如果到期不能结案,则属知县知府等地方官失职,特别是案件积多不能清讼,逾期严重者,朝廷会给降级甚至革职处分,无形中造成一些冤假错案,如蓬莱县曲文和案、潍县马光起案、夏津县王炯案、曹县郭六案,皆系原审错误,造成冤抑。王镇据实平反,明察秋毫,为君分忧,不辞辛劳,协助巡抚清理了大量疑难案件。

矢志不渝编纂《济南府志》

编纂《济南府志》是重大文化工程,难度不小。府志第一次编纂印行是朝廷下令各地普修志书时,时间在康熙三十一年()。彼时属初创,济南府辖4州26县,经过康雍乾嘉道五朝多年,济南府境有了很大变化,客观上需要一部新志来体现。而主观上,按30年一修的标准,自雍正朝首任济南知府姚让始,至道光朝知府丁运泰止,历任75位知府,共年时间,无人启动府志编纂。“非有敕修之令,其肯为此迂阔不急之务者有几?”

今天,打开道光《济南府志》,看到的第一作者是王赠芳,这是由于道光府志启动于王赠芳任济南知府时。很可惜,未及二载,王赠芳升迁到云南为官,府志只完成2卷,就面临岌岌可危的夭折窘境。

王镇上任后,主动接手府志编纂工作。由于王赠芳原先聘请的编辑因家事回乡,王镇重新聘请了4位富有学问的人为编辑,专门拿出几间官舍作为修志局的办公场所,他们向社会广泛征集济南府及各州县的历史资料和各种记载,继续王赠芳未竟的事业,表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这也是山东巡抚钟祥推选王镇为济南知府的原因,当时泰安知府王镇、兖州知府琦成额,均堪胜任。钟祥经过调查,知道王镇由县令起家,经过很多岗位的锻炼,逐渐升迁为泰安知府,他很有才干,处事既镇定又果敢,在山东为官时间长,熟悉地方民情,官声很好,百姓爱戴。因此,极力向皇帝推荐王镇为济南知府。

应该说,钟祥慧眼识珠,有伯乐相马之才,他力挺保荐的王镇果然勤政有为,不辱使命。编纂府志虽非当务之急,不是知府的规定动作,巡抚也没有明确要求,但王镇没有等闲视之,听其自生自灭,而是主动接办修志局,自觉延续济南历史文化的脉络。续修《济南府志》三年后,王镇升迁为登莱青道员,按说作为府志牵头人的责任已尽到,他完全可以把此项任务委托给后来者,毕竟《济南府志》的大部分内容都已成稿,问心无愧。

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王镇升职后竟然随身携带修志局赴新任。“讨论之勤,经七年之久,官再迁而不辍其度,盖举世之所难。”山东布政使杨庆琛称赞他“在官而不以既迁而辍其事者,古循良遗风也。”最终,经王镇亲加厘定,以70岁高龄亲手完成了这部济南历史文化巨著。《济南府志》修志局从王赠芳创设开始,到王镇主持最后完工,历经9年时间,先后迁址9次,历经艰辛和坎坷,终于大功告成。府志也由草创时的2卷,发展为付梓时的72卷万言。由于王镇持续热心投入,搜集材料丰赡,文卷殆如山积,有些不好编入府志的内容,他又单独编纂成《济南金石志》印行,其与道光府志同属济南文化瑰宝,可备泉城掌故无疑。从某种意义上说,王镇是被人遗忘的济南历史文化的守护者、集成者、传播者。

济南名士多,王镇堪其誉。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镇主动担当作为的济南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