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21日讯红彤彤的草莓,绿油油的芥菜,嫩绿多汁的黄瓜……冬至时节,走进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村冬暖式大棚,棚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个草莓品种是‘红颜’,口感比较好,来采摘的客户也比较喜欢。”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法义介绍道,从11月底草莓上市,两个大棚的草莓每天采摘多斤,还有5个大棚黄瓜每天采摘0斤,来自兖州和济宁的客商每天上门收购,平均收入多元。
今年年管家口村春粟农业公司建设了亩建设蔬菜种植基地,种植黄瓜、西红柿、草莓、芸豆、芥菜等蔬菜,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
蔬菜种植是管口村实现增收致富的第二个产业项目,另外60余亩地的葡萄园,每年也可为村集体增收19万元。而在年以前,管口村还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不仅没有产业,村集体还欠了多万元的债务。
做活土地文章,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成为年管口村两委换届后新一届村委班子的发展思路。
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大部分人主要收入都是靠土地。念活“土地经”,提升发展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从年开始,管口村从盘活土地资源着手,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支部牵头,党员示范,想方设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地释放村民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动能。
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利用国家涉农扶持资金和招引企业资金,建设60亩葡萄园,并按照每亩元的标准,提前向村民支付租金,首季就给村集体带来了18.2万元的收入。“看到果实丰收了之后,大家都很高兴,有了咱自己的产业,大家都很认可。”村民姜福田表示。
之后,村党支部以村集体的名义又成立了春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高筋小麦、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育种。村“两委”以春粟农业公司为平台,联农户、联技术、联市场、联社会资本,高标准打造强村富民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合作,先后解决了没资源、没资金、没技术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可复制易推广的“一引四联双受益”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成为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被授予全省“森林村居”称号。
今年,管口村以申请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为契机,建设有机肥加工中心、良种商品粮烘干储存中心、农产品电商中心、农产品检测实验室、专家工作室、千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等,形成了“一园六区”的万亩产业布局。年,管口村村集体收入达到75万元,村民增收万元,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0万元。“在这打工挺好的,一个月收入两千来块钱。土地都流转给咱村里了,一年土地租金收入四五千块钱。”村民程运杰告诉记者。
“我们将继续按照现在这个“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支持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实现管口村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并且带动周边村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形成纯农业村实现增收致富的“管口模式”。”漕河镇管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法义表示。(张美荣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