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乱世,改换门厅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反复无常,朝降夕叛确实有辱君子所为。今天的主人公陈宫就是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典型。
陈宫是山东人,出身士族,和兖州的士族大家联系非常密切,这也是他后来反复择主的重要原因。根据史书的记载,陈宫性情刚直且足智多谋,喜好交友,跟很多名士都有往来。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四处战乱。当时的兖州刺史在和黄巾军的作战中身亡。当时依附于兖州的陈宫等就主张让曹操接任兖州,曹操这才得以战胜黄巾军,并且把降兵改编为青州兵,有了乱世称雄的资本。这让曹操很感激,并且十分重视他。
曹操所以说一开始双方的合作是很愉快的。但是不久后双方就反目成仇,关于双方交恶的原因,《三国演义》里面写的是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死不认错不说,还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绝世狠话。当然了这是小说的虚构,真实的情况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陈宫和曹操的理念不和。陈宫虽然支持曹操入主兖州,但是却只是权宜之计,他只是想借用曹操来维护兖州。所以在陈宫心里,兖州才是第一位的,曹操只不过是自己的一枚棋子罢了。二,曹操毕竟是宦官之后,还是过继的。所以跟陈宫为代表的士族阶层并不在一条路上。大家都知道,士族阶层长期以来一直垄断着阶层上升的通路,而曹操则主张唯才是举,双方矛盾重重。三,曹操为了彻底掌控兖州,对士族阶层是又拉又打,目的是为自己所用。特殊时刻只好杀人立威,这让陈宫等人有兔死狐悲之痛,于是双方越走越远,直至最后的分裂。
吕布后来,曹操率军征讨徐州,陈宫奉命留守。于是他便趁机联合其他士族官员发动叛乱,引导吕布进入兖州。一时间兖州诸城尽数反叛,曹军只得据守剩余的几座城池,形势危急。多亏了程昱等人力挽狂澜,坚决打击反叛者,积极拉拢中间派,这才坚持到曹操回军平叛。陈宫无奈,只得和吕布等人逃往徐州。
按说陈宫既然选择了吕布,就应该尽心辅佐,可是没想到双方的蜜月期如此之短,在徐州没待几天就开始同室操戈。当时吕布已经赶走了刘备,自己占据徐州。你落难的时候对方收留了你,你伤好了却把对方赶走,典型的农夫与蛇。吕布没想到自己刚刚占据徐州,却发生了部下叛乱的事情。
虽然一开始吕布被叛乱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很快便稳住阵脚,开始平叛,不久叛军失败,于是吕布便审问主谋。一个将领告发此事是袁术怂恿的,并指出陈宫也是主谋。当时陈宫也在现场,大家看到他的脸都红了。吕布为了缓和局面,就给了个台阶,于是这事就算过去了。
陈宫为什么又要背叛吕布呢,原因和背叛曹操很像。吕布占据徐州后侵犯了士族的利益,陈宫作为士族的代表肯定是不高兴的。再加上吕布也好,曹操也罢,在陈宫看来都是自己为完成目的而找的枪,并无区别。再加上袁术出身四世三公,士族出身的代表,跟自己是一路人,于是便一起反叛吕布。
事后吕布也没有追究陈宫,毕竟陈宫是自己的首席谋士。两年后,曹操率军征讨吕布,写信给吕布劝降他,吕布心里很犹豫,这时候陈宫却建议不投降,坚决抵抗。并建议吕布率军切断曹操的粮道,自己率军守城。一开始吕布是同意的。可是陈宫此前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吕布身边的人对他不再信任。于是劝说吕布不要冒险,吕布最后始终没有出城作战。
曹军虽然远道而来,作战艰苦,可是意志坚决,毫不放弃。时间一长,吕布开始动摇,计划投降。这时陈宫坚决反对,言辞激烈。吕布最终也没有投降。可是身边的人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部下叛变,吕布和陈宫被俘。
关于吕布和陈宫,曹操其实都想留着为自己所用,可是刘备的话让曹操对吕布动了杀心。而陈宫不一样,曹操也舍不得杀他,于是就劝他为自己效力,可是陈宫不为所动,一心赴死,曹操无奈,只得行刑,并赡养陈宫的家人。
陈宫一生,为己私利,数叛其主,最终死于非命,只能让人感慨天道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