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济宁晚报」
没有准备好的战争,是不能轻易开打的。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袁绍和曹操都在积极做着准备,那么,这对曾经的好朋友又都是怎样应对的,他们的谋划是否正确?刘表和张绣等旁观者,他们是否又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呢?
老友来势汹汹,曹操冷静应对
综合各方面的史料来看,曹操的胜算并不是很大,因为仅仅从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来看,袁绍掌控着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袁绍手握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来势汹汹,曹操只有两万多兵马。这场仗怎么打?想要和袁绍这个老朋友硬碰硬肯定不行,两万多的兵马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怎么办呢?
对于防守方来说,防线越往前似乎就越能掌握主动,可曹操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他看来,千里黄河上可以当渡口的地方有很多,如果自己把手中的两万兵马分出去死守黄河南岸,等于提前宣告了战争的结束。袁绍手中有十万大军,随便找个地方渡河且不用付出太大代价就能轻易突破防线,到了那个时候,他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境,许都和天子也会成为他的囊中之物,而曹操除了人头落地好像也没有其他什么好下场了。于是,曹操立刻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为了守护自己的右翼,曹操派遣臧霸从琅玡出兵进入青州,拿下北海和东安等地,因为这样安排可以对袁绍形成一定的牵制力,放慢袁绍从东面偷袭许都的速度;曹操亲自率军进入黄河北岸的冀州黎阳,并安排于禁朱儁在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与驻守白马的刘延连成了一条线,意图放慢袁绍渡河南下的速度;曹军主力驻扎在官渡这个袁绍必争之地,以应对正面而来的袁军。官渡到底有多重要?官渡地处鸿沟运河的上游,西边是虎牢、巩县、洛阳等要地,东边就是淮泗地区,是许都北部和东部的重要屏障。因此,对于袁绍和曹操来说,只要能拿下或者守住官渡,整场大战也就赢了一大半。
在大战开始前,关右和关中地区有不少诸侯也动了歪心思,意图趁着袁绍和曹操大战之际搞点儿什么动作,这些人什么想法,曹操能不知道?于是,他立刻派遣卫觊镇抚关中地区,并安排司隶校尉钟繇把治所安在了弘农,如此一来,曹操对关中地区的控制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关中地区的诸侯们短期内不会搞出大动静,那关右地区的那些诸侯又该怎么对付?这件事倒是没需要曹操亲自安排,因为有人替他做了这件同样重要的工作。
看到袁绍和曹操即将开战,关右地区诸侯们的心里也痒痒了。当时,凉州牧韦端派遣部下杨阜前往许都观望形势,不过,杨阜回去后并没有强调袁绍如何兵强马壮,而是强调了袁绍的性格缺陷和曹操的雄才大略,并认定了曹操肯定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杨阜的名声向来很好,于是,当他的话说出口后,关右地区诸将也就没了起兵捣乱的想法,转而继续保持中立的态度。
作战思路清晰,袁绍出手不凡
虽然袁绍最终输掉了官渡大战,但从正式开战前的思路来看,他终究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从以下两个方面就能看出来。
首先,关键人员的选择上。第一,袁绍安排三子袁尚镇守冀州大本营,次子袁熙继续留守幽州,外甥高干继续留守并州,袁谭的别驾王修留守青州;第二,审配和逢纪主持后方大局;第三,袁绍亲率大军,长子袁谭跟随自己出征,颜良和文丑担任先锋,高览、蒋奇、张郃、韩猛等名将同时出征,“笔杆子”陈琳和许攸等人也在身边。
从以上人员的使用上来看,袁绍还是很精明的。为什么要留着袁尚在自己的大本营?原因很简单,因为袁绍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让他留在冀州,有明确其在三个儿子中拥有最高政治地位的意图。冀州是袁绍所拥有四个州中最富庶的一个地方,即使自己在大战中遭遇不测,袁熙、袁谭和高干在短期内也不会对袁尚形成过大的威胁;作为袁谭的副手,王修不光是为人正直深得官民百姓拥戴,治理地方时也是一把好手。审配为人忠烈,逢纪智谋超群,两个人共同统领后方的话,不光是能够稳住内部的形势,还能为前线的物资调配发挥出关键作用。更关键的是,这两个人不对付,袁绍让这俩人共同主持后方工作,能让他们互相克制。三个儿子中,袁绍虽然最喜欢袁尚,可袁谭却是自己的长子,带着这个儿子出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军心。颜良和文丑等人的名声很响亮,曹操阵营也是深知这一点的,袁绍带着这些名将出征,对内能提升斗志、对外打击对方军心。陈琳的文章天下闻名,尤其是那篇《为袁绍檄豫州文》更是字字诛心,有这样的人在身边,鼓舞士气这个工作应该很好展开。许攸的智谋如何,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因为奇袭乌巢这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次,破坏曹操地盘的稳定。为了确保战争能够更加顺利,袁绍也派出去了大量的使者,让这些人去拉拢、诱降兖州和豫州的部分郡县。袁绍的实力毕竟在那里摆着,他派出的那些使者也颇有斩获,除了阳安都尉李通明确表示拒绝以外,豫州的大多数郡都表态会和袁绍合作。很显然,对于早已火烧眉毛的曹操来说,这样的形势对自己可是非常不利。
刘表响应袁绍张绣投靠曹操
大多数手中掌握了一定兵马的诸侯,在袁绍和曹操的大战前选择了中立观望,不过,也有一些人选择了出人出力,比如我们的济宁老乡、荆州牧刘表,还有那个曾经杀害了曹操长子曹昂、爱将典韦和侄子曹安民的张绣。
在大战开始前,袁绍和曹操都想拉拢刘表,那么,刘表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在之前的栏目中说过,袁绍和刘表两人的地盘虽然距离比较远,可两个人却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这一点对曹操非常不利。不过,袁绍和曹操的这场对抗毕竟不是小冲突,这个时候的刘表也迟疑了。再三思考后,刘表便安排韩嵩前往许都观望形势,没想到,韩嵩回来后只是夸曹操如何品德高尚,间接表达了曹操能获胜的意思。刘表对此非常不满,甚至想杀了韩嵩泄愤,要不是因为仔细盘问了和韩嵩一同前往许都的人,得知了韩嵩的确没有背叛自己的意思,刘表才没有下杀手。当然,在笔者看来,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表心中的天平已经倾向于袁绍了,因为从史料中的一些描述可以看出,袁绍在拉拢豫州部分郡县的时候,刘表是帮了忙的。
张绣投靠曹操的做法,很多人在大战开始前恐怕是想不通,当然,张绣自己或许也想不通,因为硬着头皮去投靠曹操是贾诩极力建议的。当时,袁绍派人来游说张绣入伙攻打曹操,而张绣思考再三后也准备着答应。不过,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直接拒绝了袁绍的使者,为了打消张绣的疑虑,贾诩这样说,“第一,曹操如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我们支持他是名正言顺。第二,曹操如今势单力薄,我们投靠他那是雪中送炭,以后对我们也会很好。袁绍兵马很多,我们这点儿‘投资’恐怕不会换来丰厚的回报。第三,曹操这个人志向远大有胸怀,不是袁绍那个小心眼能比的。”
果不其然,看到张绣这个有着血海深仇的老熟人前来投靠后,曹操是拉着他的手问寒问暖,当场就和对方结下了儿女亲家。而张绣也没有让曹操失望,在官渡大战开始后,他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观望者,有入伙者,也有主动出击者。当时,或许是因为认定了袁绍必胜,很多想谋害曹操的人也开始准备了,曹操身边有一个叫徐他的工作人员,就联合了几个人想趁机刺杀曹操。不过,这个徐他在动手前太过紧张,被发觉异常的许褚杀死。
文/宋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