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9日讯9月29日下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年济宁市汛期天气、气象服务情况、济宁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应用情况及国庆假期天气预报,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今年汛期(年6月至今,下同),济宁市总体气温偏高,降水明显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汛期全市平均气温26.1℃,较常年同期(25.2℃)偏高0.9℃;全市总降水量.8毫米,较常年同期(.4毫米)偏多.4毫米(75.9%),较去年同期(.5毫米)偏多.3毫米(52.2%);全市平均日照时数.6小时,较常年同期(.3小时)偏少.7小时。今年6月至8月中旬,绝大多数时段气象条件较好,利于农业生产。8月28日以来济宁市降水频繁,多连续性降水,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玉米灌浆乳熟、棉花裂铃吐絮及部分已成熟作物收晒,部分农田持续过湿不利秋收机械作业及腾茬秋播。
汛期济宁市出现高温天气站次,较去年多6站次,其中6月高温日数较多,全市共出现高温天气90站次,最高气温37.9℃,6月7日出现在嘉祥和鱼台。出现高温天气最多县区为嘉祥15站次。
汛期出现全市范围大风天气4次,分别为6月30日和7月9日雷暴大风、7月11日至13日气旋大风、7月28日至29日台风大风。极大风速28.8米/秒(风力11级),7月9日夜间出现在兖州气象局站。
汛期济宁市出现明显降水过程20次,其中全市较大范围暴雨过程11次。过程降雨量全市平均毫米以上1次,50毫米以上5次。过程降雨量毫米以上15站次,毫米以上站次,50毫米以上站次。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期间,全市平均降雨量.1毫米,最大降雨点出现在济宁柳行.9毫米。
相较去年,今年全市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强度大、强降雨持续时间长,防汛防涝形势严峻。
济宁市气象局完善汛期24小时值守班、领导带班、紧急信息报送、预警信息发布等制度,健全汛期气象服务、应急管理等工作机构,为安全度汛提供组织保障。优化观测站网布局,在观测薄弱区新增区域站6个,完成1个天气雷达站、1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个区域自动站巡检核查及装备维护,汛期全市气象观测站及区域自动站传输及时率99.76%,业务可用性99.97%,维修及时率%。济宁市气象台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大省市、市县及上下游台站会商频次,气象预报时效性、准确性和区域联防能力不断提升。
汛期济宁启动应急响应6次,其中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3次,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2次,气象灾害(强对流)Ⅲ级应急响应1次;发布暴雨、雷电、高温、大雾预警信号37次;声讯电话拨打量万余人次;发布气象信息35期,雨情信息83期,麦收滚动预报6期,月天气档案3期,夏季气候评价1期,发送决策服务短信次,接收达17万余人次。
闪电新闻记者杜宗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