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曾鼎力支持曹操主政兖州陈宫张邈,后来为
TUhjnbcbe - 2024/5/19 8:53:00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东汉末年,先有黄巾起义,后又董卓乱权,将曾经威震四夷的强汉,终于搅乱的摇摇欲坠。以至于后面州郡独立,相互攻阀,上演了又一出群雄争霸的好戏。

而其中的各个英雄好汉,奸臣贼子,也让人家喻户晓,烂熟于心。“奸贼”曹操,更是在罗贯中笔下,成了遗臭万年的奸雄代表,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让曹操成为遗臭万年的污点。

上述那句经典名言,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在逃亡的过程中,遇到陈宫和吕伯奢一家,因为一场误会,将吕伯奢一家灭门,陈宫由此对曹操产生不满,其他而去了东郡,之后出现,便是帮助吕布多去的东郡,抄了曹操的后路。

不过演义毕竟只是小说,大部分情节都是老罗为了故事发展需要杜撰出来的。这段也不例外。

根据《三国志》记载,陈宫本就是兖州东郡人。初平二年,曹操引兵进入东郡,击败黑山贼白绕,被袁绍安排为东郡太守,这时候陈宫才成为曹操手下的谋士。

初平三年,青州百万黄巾大军进入兖州,攻城略地,杀死兖州刺史刘岱后,陈宫更是成为曹操的说客,劝兖州地方世家支持曹操,成霸王之业,让曹操成功在兖州立足,并受降百万青州黄巾百姓,为曹操后来屯田提供了人口基础。

《世说新语》: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纵观陈宫的仕途,前一半可谓是曹操的铁杆支持者,若是没有陈宫当时的支持,曹操别说在兖州立足,恐怕连黄巾军都不一定能打得过,只能成为袁绍的打工仔。若是陈宫一直在曹操手下打工,做个像郭嘉、荀攸一样的谋士,将来九卿封侯肯定不成问题。

不过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陈宫后来到死都一直是跟着吕布混的,这一点演义倒是和正史记载相差不大。

兴平元年,曹操借着为父报仇的名义,东征陶谦,一路势如劈竹,高歌猛进,正要一举拿下徐州,身后的大本营却传来噩耗,陈宫连同张邈一起背叛自己,迎接吕布,整个兖州就剩下三个县固守。

张邈,何许人也?这位可是曹操的托家之人。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边开始支持曹操,又是出兵又是出将,而曹操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在袁绍想杀张邈的时候,正是曹操阻止的,在曹操东征陶谦的时候,更是嘱托家人,若是自己战死回不来了,就去投靠张邈。

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

这样亲密的关系,在曹操这个奸雄身上,可谓少见。然而连这样的好朋友,都给陈宫一起背叛了曹操,勾结吕布,让曹操差点从宝马变单车,输的底裤都没了。

如此重要的事情,在《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却简单一笔带过。

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

不过在吕布(张邈)传中,却有简单的描写:

吕布离开袁绍投奔张杨的途中,经过张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二人共誓的什么类容,我们无从了解,不过从袁绍的反应来看,两人图谋恐怕是些对袁绍不利的事情。

张邈便开始担心曹操最后会帮助袁绍干掉自己,“心不自安”。张邈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不难理解,毕竟之前韩馥投奔张邈时,就担心张邈替袁绍干掉自己,现在风水轮流转,张邈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意料之中。

这时候曹操又是开了第二次东征陶谦,张邈的弟弟张超和陈宫已经趁机反了曹操,迎接吕布,于是陈宫便开始劝说张邈:

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觽,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简而言之就是给张邈画大饼,说不定也能成为纵横一时的诸侯。张邈一听,脑袋一热,深以为然。

直到最后,不管是张邈还是陈宫,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曹操一统中原的垫脚石,身死族灭。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曾经鼎力支持曹操的二人,若是一直追随曹操,最后少不得也是曹魏的开国元勋,为何要支持吕布这个被当时士人所鄙视的人。

这里要提到另一个重要人物——边让。

《后汉书》:边让,字文礼(一作元礼),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东汉末年名士、大儒。

这人博学善辩,文采出众,曾作《章华赋》,名噪一时。汉灵帝时,得到大将军何进征辟,担任令史。中平六年(年),出任九江太守。初平二年,辞职还乡。乃是当时的名士、大儒。

这人本来和曹操没啥关系,不过名士嘛,都有嘴贱、找抽,曹操成为东郡太守后,这人因为看不起曹操的出身(阉竖之后),仗着自己有名气,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多次轻视和贬低曹操。

这下惹毛了曹操,加上有人看不惯他,在曹操面前煽风点火了几句,曹操便令人直接将这厮直接就地格杀了。

《后汉书》: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

其实在后世看来,这种嘴炮键盘党杀了也就杀了,不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以边让博学多才的名气,曹操这下子可就捅了马蜂窝了。直接导致兖州各个郡县纷纷在陈宫张邈的带领下,叛迎吕布,只剩下三个县城。

按照后来袁绍手下的写手陈琳所写的讨曹操檄文中描述: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而“杀边让”这件事,也就成了张邈、陈宫等兖州士人叛曹迎吕的直接导火索。

杀一个边让,让曹操背负了一生的污点,以至于曹操在后续的人生中,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吕布击败刘备后,刘备来投奔曹操,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壮志,必定不会久居人下,建议曹操趁早将刘备干掉。不过曹操认为当时正是收聚天下英雄的时候,不能因为杀一个刘备而失去天下人心。可见曹操在杀边让这件事上吃了亏之后,可谓是吃一堑长一智,就连后来的祢衡当中辱骂曹操,曹操也只是将他送到刘表那里借刀杀人。

不过有没有收买到人心我们不知道,但是曹操留下来刘备的小命,导致后来刘备逐渐成势,尾大不掉,终成一方诸侯,却是实实在在的,不知道晚年的曹操,有没有因为当年的错误选择而后悔。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鼎力支持曹操主政兖州陈宫张邈,后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