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战略要地的标准
在军事上有个术语叫做卡点控要,是指在战术或者战略中要占据和控制能够起到关键点、支撑点作用的位置。因为兵力有限,不可能将所有人员、装备按照一字长蛇的形式全线展开,更不可能实现里三层外三层的立体梯次配置。这样一来,并不是任何一个点位都能够成为要地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能够成为这种地方的,必然有其独特的价值。通常,这些地方具有以下特点,或兼而有之,或有其一二。
地形地势优势:例如可以俯瞰周围的高地,形成俯攻态势,但最好不是孤地,一个孤零零的高地很容易被敌人合围。
地理位置优势:地理位置除了受自然地貌影响之外,还包括在公共建设、人们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交通枢纽,例如在三国历史中居于重要战略地位的荆州,得荆州者便扼天下,特别是现代航海航空技术的发展,水路、港口、机场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资源。
经济资源优势:要么有重要的战略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还有关系民生的水产渔业等。要么是有工业、商业中心,具有产能、金融等方面的优势。
政治优势:一个国家的首都、一个地区的首府,除了具有地标性的意义之外,其国家、精神、集体心理的象征性更强。试想,一个国家的首都被占领,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军队、还是政府,这种观念中的统一就会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例如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后,法国政府旋即垮台并且分裂。
山东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翻开地图,最好是地形图,你会发现,山东就像一个楔子,插入了华北平原,不仅如此,丘陵地势、泰山又使得山东成为了华北平原的一处高地。可以这么说,只要在华北活动,就得考虑山东。另外,山东不仅楔入陆地,就整个中国轮廓来看,山东还是伸入海洋的一个突出部,良港较多,青岛就是一例。又紧邻东北地区,将渤海几乎围成了一个内海,同东北在海上遥相呼应。三大战役中,东北地区的战略物资就是通过青岛港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了粟裕兵团。同时,黄河经过频繁变道后,“落户”山东,又为山东增添了一道天然防线,真可谓是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二)粮食充沛:山东有三大粮食作物,分别是小麦、玉米、地瓜,更为可观的是,山东粮食作物种植分夏秋两季,使得山东成为了重要的粮仓。
(三)交通枢纽:民国时期的山东就是全国的一大交通枢纽,当时连接华北和华东的铁路干线“津浦线”在德州、济南、泰安、兖州都设有站点。随着“十四五”规划的画卷展开,山东将继续推动交通强国山东试点建设,打造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立体化交通强省,未来山东,战略位置将更加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