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冯村崇文重教士如林下
TUhjnbcbe - 2024/3/15 18:38:00

*来生

第期

千余年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冯村冯氏和他姓后裔人文蔚起,代出英才。据《冯村志》《冯氏宗谱》和冯村冯氏后裔冯耀章《冯村古韵》记载,冯村冯氏自周文王第十五子冯文孙以来,汉唐以前有:

冯文孙,又称冯大夫,周文王第十五子公高受封毕国,以国为姓,称毕公高。裔孙毕万仕于晋,赐魏大夫。长子嵩唯一之子食采冯城,即大名府清平县,今山东临清市与高唐县境内,以地为姓谓冯文孙,即冯氏得姓之始祖。

冯奉世,字子明,汉武帝元鼎二年(前)生,卒于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冯氏二十六世祖;武帝末,冯奉世以良家子弟选为卿。元康元年(前65),持节出使西域诸国。此时,沙车王联西域诸国犯汉,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人南北合击沙车王。不日拔其城,沙车王自杀。奉世得其名马“象龙”而归,奉光禄大夫、右将*。是年冬,羌犯边境,奉世奉旨征讨,捕首,虏余级,牛羊以万计。元帝赐关内侯,食采户,*金60斤。

冯异,生无考,卒于东汉建武十年(前34),字公孙,世称大树将*,冯氏二十九世祖。异生性酷爱读书,通孙子兵法。汉刘秀起兵,异以郡据,与长苗荫共守义城,光武屡攻不下,同郡丁琳、吕晏并从光后,共荐异。异得诏见,受封为主簿,随光武屡战建功。后赤眉之乱,遭异讨之。异每收一地,以抚民为先,屡战屡胜,收降将十余員。后在华阴与赤眉战数十合,降其主将刘始、五宣等五千余人。拜异为征西将*,关内侯。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而异常独屏大树之下,又因其是常胜将*,*中始称异为“大树将*。汉光武帝建武十(前34)年”病殁于*中。隋唐以后则有:

1、历代科举及第者及儒林

冯蘩,字子华,生于唐至德元年(),冯氏五十世祖。唐德宗贞元九年()明经登第授歙尹,特知诰赠尚书。冯蘩爱民如子,临*明敏,深得民心。九载考绩,民不忍去,集诸父老恳求保留复任。唐太和元年()殁于官。歙全城哀悼。

冯定(—),字介夫,冯蘩三子,新安冯氏一世祖。冯定天性明敏,勤奋好学,才学渊博,胆略过人。在襄阳曾徒步上谒。唐贞元间登进士第,封祠部员外郎,擢为郢州刺史,以左散骑常侍致仕,诰赠工部尚书,谥节候。

冯延普,生唐宝历二年(),字可道,冯定长子,新安冯二世祖,绩北冯氏始祖。延普生性明敏,博览古今,凡阴阳历数,靡不通晓,弗乐仕进,爱游江湖山川,偶过绩北白沙,爱其山环水秀,风水独特,于唐咸通六()年,择其居址而迁此定居。蕃地无间姓,故以姓冠村,为绩北冯村之始祖。

冯显孙(—),为避元兵乱,迁居上冯村之始祖,智派十六世祖。显孙为人淳厚,博览群书,明理古今,精于阴阳地理之术,且器识高卓,不伍时流。白沙祖居遭元兵燹之后,居址狭隘不足以容,于元仁宗延佑丁巳()卜筑于上冯村,作一佳城,砌以石鼓石台,植以奇花异木,栋宇之华,仓箱之富,轻财尚义,好学崇儒,文雅礼让之风为乡邑标格,皆公栽培,为冯氏治族、治家楷模,为后世后尊之祖。

冯道(—),自号“长乐老”。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后汉时任太师,后周又任太师、中书令,曾作“长乐老”自叙。后唐长兴三()年,在他倡议下,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内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雕工刻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自此,大规模刻书开始。

冯友龙,宋淳熙戊戌()科登姚颖榜进士。

冯梦发,宋嘉定丙子()科进士。

冯云龙,字庚,生宋嘉熙二年()。宋咸醇()登王龙泽榜进士。

冯珪,生宋嘉熙三年。宋咸淳庚午()科进士。

冯祥,明云南寻甸府,赐进士。

冯靖,字仁安,冯氏仁派嫡孙,迁居城东。性纯笃博学。领明宣德元年()乡荐,授临城教谕,士多造就,升监察御史。时陕西竿东少数民族因茶马瓦市而哗,朝廷命其帅兵前往随机处理,经调解劝导,当地头领无不钦服。正统十三年(),受命前往福建镇压邓茂七、吴金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将俘获的邓、吴等将领押往京都,获加禄一级和文绮宝镪之奖。不久,升浙江按察检史,后辞官还乡,进阶一级。回乡后,主持续修冯氏家谱。卒于家。

冯骝,明丁酉()科顺天府乡试进士。

冯瑢(—),字时鸣,公性纯明,笃信好学,成化十五年()登甲午科乡贡进士,六登庸坊(在下冯村塘边路上,文革中毁坏)。初任福州推官,为*有声,次擢北京兵部车驾主事,立恩荣进士方。尝易马陕西剩价若干两,皆以还公家。弘治二年(),以尽孝谢*归居,当道屡荐不起足迹,致力于家乡修桥筑路。曾于成化年间,偶得“云庄书堂”续题名碑,并在狮子峰左重建“云庄书院”,再立碑于门房之西。成化壬寅年,再修冯氏家谱。家居三十余年,致力于家乡公益,德高望重,后世之师。

冯道规,字兰,生于明弘治十七年(),嘉靖十三年()甲午科乡试登京闱进士,封奉直大夫,任浙江台州府天台县知县,后任山东营州知州。嘉靖二十五年()立“掇科坊”于村口。

冯端光,清乾隆岁进士。

冯端本,字子立,清道光乙酉科举人,庚戌贡士,咸丰丙辰()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员外郎中郎,广州琼州府、广州府知府,刑部钦点主事,终两广盐运司监运使。皇赐“钦点主事”竖匾(冯村冯氏宗祠“钦点主事”大匾即指冯端本)。

冯汝骐(—),字伯骧,清光绪丙子()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冯氏宗祠“兄弟翰林”大匾系指其与弟弟冯汝骙。;

冯瑢路,清光绪庚辰()会试进士。

冯景铭(—),字耕野,号鼎三。幼年逢兵乱,未能入学就读,由父辈传授学医。学成后,开设“和春”药店于旌德孙村。为人治病,不辞辛苦,深受乡里赞誉。中年丧子、媳,精神受创,年四十余须发皆白。药店停业返里,得知冯氏族谱因兵乱受毁而残缺不全,主动一人承担重任,耗十五年之久,于请光绪二十六年()完成手抄谱六部,不取报酬,捐己为人精神深受族人世代称颂。

冯汝骙(—),字星岩,清光绪癸未()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丙戌散馆改官主事、户部员外郎、*机章京、四川顺庆府知府、山东青州府知府、安徽芜湖道、湖北武昌道、甘肃按察使、陕西布*使、浙江巡抚等职。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势如破竹,清*多叛逃或哗变,于辛亥年9月19日吞金自尽。后入清《忠列传》,有皇赐“兄弟翰林”竖匾。

冯朝元,清乡贡进士,奉直大夫。

冯嗣理(—),字燮臣,乳名朝松,从小谦逊好学,5岁丧父,6岁学笙箫,竟能嗷嘈于神。因家境不济,早年赴浙江武义学艺经商。习业之余,勤于学文辨义,研究深广。且对巫医、卜卦等技艺无不精通,又拜名师学拳习武,以强体魄,后竟能握米成粉,又能以指弹石击物。事业有成后,回乡乐助公益。是云庄小学创始人之一,并捐一千六百银元巨资,曾任一期校长。晚年耽研外科医术,配丹药多种,以应贫苦者之求,分文不取。民国19——20年,推任安仁桥修理监理,长达一年之久,不取毫文,为里人献身公益的楷模。

2、历代仕宦及乡贤

冯重二,字神佑,宋咸醇太守。

冯汝龙,字信生,宋*和壬辰()任河南府推官。

冯云庆,字荣甫,元至元己亥()任山西原庆泽丞,江西袁州府税课推官。

冯积义(—),字义观,冯瑢之父。其家资百万,疏财仗义,乐善好施,村中有困者必施,数十年捐资鸠工,凿石为梁,修筑村中多座桥梁、道路及槐溪。明景泰年间,值发饥荒,积义向朝廷纳粟余石,以助赈贷,荣以冠带。又与兄积信让家产,付与司门,皇恩赐建木牌楼,恩准尚义之德,以弘扬尚义精神。

冯永通,生明正统七年(),明正德邑庠生,由贡入太学,精通天文、地理、历法,终生不愿为官。

冯永四,明太学生,广西柳州卫知事。

冯永度(—),字廷瞻,号象波,又名楷。明嘉靖四()年彰德府县丞,广东高州府茂名县知县,江西饶州府安仁县知县。

冯永绍,字廷霁,号竹亭,生于明成化十七年(),幼怀大志,优先烈之废,化育为邻,移风易俗,热心公益,视为己任。原云庄书院置田若干,以惠学者,因年久失修与战乱,至明正德年间(——),田被侵占,竹亭邀9人共同清理,逐一收复,并将书院重建于居里之东。义收田产,光复书院之举,乡人无不悦服。明癸丑年间主修《冯氏宗谱》。永绍善为人知不易为,勇为人之不敢为,成为冯村世代佳话,学习楷模。

冯永厚,即冯模,生明弘治五年(),卒不详。明弘治庠生,湖南郴州同知。

冯尚志,生明正德二年(),卒不详。明国学从侍郎,北直景州州判。

冯道缜,生明正德十三年(),卒不详。明贡元,龙泉县县丞。

冯恩,字克承,明正德十一年丙子科应天府乡试,普定卫籍,中贵州乡试训导。

冯文明,字世隆,明嘉靖十三年甲午科()中贵州乡试,嘉靖十六年丁酉科应天府乡试。

冯藻,字惟洁,兖州府训导。

冯楷,文林郎,茂名县县令。

冯科,建昌县县丞;冯汝猷,布*司理问。

冯盖,江西宜*县丞。

冯苏,湖广郧县主簿。

冯应志,清广东新会县知县。

冯德旺,清四川宜宾县主簿。

冯应台,典史,(又康熙《绩溪县志》为少尹)。

冯光美,清武举,勇略将*。

冯景润(—),字泽民,附贡生,以山水怡情,垂钓为乐。爱好书画,所画冯显祠照墙“鱼龙图,形象逼真”。

冯光美,生清乾隆元年,卒不详。武举,勇略将*。

冯光烛,字明远,清儒郎,选州同治。妻曹氏寿满岁,子孙曾元数十人,五世同堂。嘉庆二年(),恩赐彩缎银两,表其贞寿之门,建百岁坊于村口。

冯承涿,生清嘉庆十二年(),字丽川,邑武生,世袭骑尉。

冯端理(—),字子由,清道光江西武宁县曲史,湖北建始县县丞,知县,敕授文林郎,奉直大夫,儒林院编修,加三级荣禄大夫,浙江、江西巡抚。

冯景稔,生清道光十一年(),卒不详。字敏才,钦加五品,候选光禄寺署正,例授奉直大夫。

冯以俊,赠通奉大夫盐运使,广东广州府知府,加四品。

冯景荫(—),山东候补知县,历署济河,高宛等县知县。

冯百全,生清道光十二年(),卒不详。字菴之,清道光时充任国防统带,授五品*功。

冯朝相,清邑庠生,通奉大夫盐运使,广东广州府知府,加四品;

冯汝驎(—),字遮之,清乙亥科举人,户部郎中,山西浮山县知县,调补阳曲县知县。

冯端光,字炳文,清乾隆进士,奉直大夫。

冯光鼐,清国学生,诰封奉值大夫盐运使,广州府知府,加四品。

冯端仁,字卓三,清咸丰己卯优贡,八旗教习,任直隶等地知府,升同知,赏换花翎。

冯景荃(—),清直隶候补知县,历署怀来县知县。

冯百荣(—?)清团防保卫,授六品*功。

冯承佑,清柏乡县知县,滦州知府。

冯毓麟(—),字锡之,湖南补用通判,历署武光州知州,晃州直隶通判,凤凰所同知,郴州直隶州知州。

冯顺弟(—),勇派三十二世振爽公长女,中屯人,胡适的母亲。年,17虚岁的顺弟与48岁的胡传结婚,年生胡适,在胡适仅3岁8个月零5天的时候,胡传病故。从此,23岁的顺弟,以胡适一点骨血为生活希望,开始了终身守寡的生活。顺弟和胡适共同生活了12年零6个月。在胡适的童年时光里,顺弟言传身教和良苦用心,教育夯实了胡适的启蒙根基。言传身教的培养出了胡适的好脾气和自尊心。胡适母亲早期的代理启蒙教师和助教,培养了胡适爱读书的好习惯。胡母尊师重教,一切以教育孩子为重,育子有方,终使胡适成长为一代文豪。后来,胡适在他的《四十自述》中深情的回忆说:“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年11月,冯顺弟在上庄病逝,年仅46岁。(详见胡适先生《四十自述》)

冯景遵(—),字中轶,*法大学毕业,西班牙公使馆主事,民国大总统府秘书。

冯承根(—),字立本,家贫幼孤,7岁丧父,9岁丧母,14岁习商于浙江兰溪,性格豪爽,不愿作嫁于人,回故里整理田园,以求自立。如遇乡人牙角,主动致力排忧解难。颇受时任浙江巡抚冯汝骙器重。民国纪元,被选为县议会议员,后任县财*局局长。为振族人,于年亲赴武汉商议捐资办学,邀里人同游*鹤楼,在商定捐资兴办“云庄小学”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年云庄小学成立,被推为首任校长。

江带娣(—)旌德江村人,姊妹三人居第二,故称“二姑娘”。为冯嗣林德配。夫殁后,独立支撑江西吴城“福泰钱庄。”带娣秉性慈祥,宅心仁厚,一生乐善好施,凡有善举,莫不慷慨解囊。且见义勇为,堪称冯村须眉。安仁桥中段塌陷,独资多银元修复,使桥恢复原样,成为村中最宽的石桥,俗称“大坦桥”。为便利村民在田野劳作时避雨歇息,先后捐建大百亭、北山亭、落凤亭。云庄小学开办,独捐银元巨资,为云校奠下基石。后民国*府教育部授二等奖,并编入《中国教育年鉴》。

冯景江(—),又名桂海,清光绪年间武秀才,锐意开拓,曾在旌德经营酒坊、糖坊,回乡后开地种桑二万余株,年产桑叶百余担,时称“桑叶大王”。

冯百亮,生清道光十五年(),在江西吴城开设“福泰钱庄”。

冯朝林(—),又名春门。朝林性格温和为人敦厚,为冯氏宗祠最后一位族长,好善乐施,几十年如一日为民做好事,病者如要放痧,随叫随到。朝林又是乡间有名的牛医,年参加县兽医先进工作者大会,受到县级表彰。

冯运槐(—),又名华(槐)清,字震之,后厅道纶公三十五世裔孙,景江公43岁所生之第五子,绩溪中学毕业,曾任东合站上尉站长,后在云庄思维乡小学担任教员。冯村《冯氏宗谱》胡适先生的题词便是冯华清公赴上海请胡适先生题写的。年初,胡适先生从北平来到上海,华清公到上海见到胡适先生,请他为冯氏宗谱题签。当时上海正处在解放前夕,兵荒马乱,胡适将要离开大陆,心情不安。但他得知冯氏修谱的事,却毫不推辞,他说:“我的外公家是冯氏家族,冯氏修谱我应支持”于是他欣然命笔写下了“冯氏宗谱”四字,并治印章,交由冯华清公带回绩溪。此为胡适先生留在大陆的最后墨宝,极为珍贵。

冯景贞((—?)大夏大学毕业,民国*委会水陆交通统查所上尉,三战区调查室科员。

冯景蘧,燕京大学毕业,民国*府交通部官员驻墨西哥米斯加里市副领事,后供职于镇江招商局。

冯纪忠(—),祖籍冯村,后迁居河南开封,留学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创始人,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民国中央信托局专员,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名誉院长,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南京市*府工程师。冯先生年进入南洋模范中学初中,1年进入圣约翰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同班同学有贝律铭等,年,赴奥地利维也纳留学,年回到中国,年,在同济大学任教,年,与同事一起在同济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年至年,担任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达27年,奠定了同济大学建筑系即现在的城市规划学院的基础,年,获《南方都市报》主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终身成就奖,”年12月11日,因肺炎不治,医院去世,享年94岁。

冯百川(—),又名文泽,字鹤仙,号学海,绩溪中学毕业,生性聪敏,博学多才,后入皖赣团深造。民国18年()受里中父老之名,回乡筹办云庄学校,时任总务,民国27-37年任云庄小学校长,主持并隆重举办云校建校5周年、10周年校庆培育了许多栋梁之才,使云校振振有声。受到绩溪县教育局通报表彰并获千元奖金。抗战期间对日寇无比仇恨,积极投身抗日报国行动。曾任万罗乡乡长、宣城周王*民合作站中校处长,动员群众和*队共同参与抗击日*,后又担任苏北阜宁县财*科长28天。解放后任冯川小学首任校长。百川从小受家庭熏陶,一生品端德高,要求进步,爱国爱民,曾多次接力拯救革命志士。热心村内公益事业,关心村容整洁和古迹保护。百川先生一生勤笔,写日记或随笔40余年,积余册,留下许多爱国诗篇和爱国爱乡的文学创作。民国35年()主修冯氏宗谱,完成草谱后未能付梓,为冯村留下珍贵史料。

冯百坚(—),行名庆炼,乳名灶安,又名伯坚、伯谦,刺史第三十四世裔孙,浩寨人,上海法*大学毕业。抗战时,在贵州安顺医学校任*治处秘书,抗战胜利后,*医学校改为国防医学院,任*治处副处长,迁台后,任*治教官,医院辅导员。年台北版《绩溪县志》编委。年病逝于台北。

冯百棣(—),又名文水,年参加新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获三等功,中尉*衔。年转业回乡,曾任初、高级社主任,村支部书记。

冯致远(—),勇派三十四世裔孙,又名汝骐,中屯人,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从1年8月至年7月,先后在北京安徽中学、合肥第六中学、徽州中学、芜湖内恩工校、皖南师范等学校任教。年8月在安徽大学任教,年起,任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讲师、副教授,并曾任芜湖市数学会理事。冯致远先生从事中学和高师数学教学工作四十年,专长于代数和初等函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编写有《算数复习及研究》、《初等函数》等讲义,对安徽省数学教育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胡德全(—),中共*员,年始任冯村*支部书记,年被评为县优秀*员,年被评为宣城地区“十星”*员。胡德全文化水平不高,但在任职期间能扎实为村民办事。年引用自然水流,兴建自来水,彻底改变冯村饮用河水的习惯;年冯村水街浇筑水泥路面;年以旅外人员捐款为主,在离退休干部和全体村民支持下,浇筑了冯村至濠寨的水泥路,成为绩溪县第一条农村高规格的水泥路,受到各级领导和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年,胡德全不幸罹患胃癌,医治无效,于年元月辞世。

冯有德(—),中共*员,——年连续16年担任中共冯村支部书记,中共绩溪县第三、四、六、七届*代会代表。年,*府颁布新的林业*策,冯村大队在冯友德的主持下,兴办村级林场,在官宅塘建场部,建房15间,由老支书程祥西率16人的突击队,经过3年奋斗造林面积达亩。年,有德带领村民建杨官坑水库,年竣工蓄水。任职期间,改建大会堂,扩建小学校舍。冯友德事业心强,敢作敢为,一心希望改造冯村落后面貌,做了一些至今仍使村民受益的好事。但对古文化缺乏保护意识;年4月5日,冯有德只身去旌德赶集,突发心脏病而逝于旌德。

冯庆柏(—),乳名冯志松,从小奋发图强,18岁时只身去沪胡开文墨厂学艺。由于勤奋好学,几年后就精通墨业工艺,并发明和烟机,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退休后回绩溪扶持长子创建曹素功墨庄。年告老还乡,高度关心家乡建设事业,关心公益,乐于助人,是冯村关老协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并被推为首任理事长,村志编写领导组副组长。他连续六年坚持打扫街道,年5月被评为市级、省级精神文明先进代表,《宣城日报》和《安徽日报》对此分别作了报道。年6月因意外事件辞世。

冯志坚(—),又名百炯,运槐。华(槐)清公长子,中专文化,曾任绩溪县浩寨中学总务主任,中教一级教师。退休后协助组建冯村关、老协会并担任副理事长,曾担任《冯村志》副主编,续修《冯氏宗谱》副主编。

(作者系原绩溪县*协文史委主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冯村崇文重教士如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