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孔茜通讯员张德君董体
为切实解决“一床难求”、“看病难、住院难”等患者“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院坚持将*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医疗工作相结合,自年底实行“全院一张床”新型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床位管理模式,各病区床位面向全院开放,病床成为全院调配的共用资源,在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需求的同时,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实行新型管理模式
让医生围着患者“转”
早上八点,医院的病房走廊内,几个不同专科的医生团队,正准备开始一天的查房工作。自医院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之后,这是每天早晨病区常见的场景。
仅在刚过去的9医院就为30名急需治疗的肝胆胃肠类疾病患者调配到其他科室的床位进行跨科室住院治疗。10月1至12日,又陆续协调了20名肝胆胃肠外科患者到其他科室进行检查和治疗。
年12月,医院制定《“全院一张床”实施方案》,打破原有的床位管理模式,各病区床位面向全院开放,病床成为全院调配的共用资源。患者住院,哪里有床位哪里住,让病床随着患者“活”起来,让医护人员围绕患者“转”起来。
“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模式,灵活调配,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打破之前各个科室病房相互独立的局面,医生跟着患者走,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调配患者的床位,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病人需求。”医院护理部主任吴勇修介绍。
打破科室间床位界限
实现全院医疗资源共享
一边是病人苦等住院床位,一边是病区之间的床位“忙闲不均”,医院有限的床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让病人可以尽快住院接受治疗。于是,“全院一张床”的模式应运而生。
由于部分疾病的发病率有着较强的季节性或传染性,每逢季节交替、气候变化,都是呼吸、消化等疾病高发期,医院接诊的此类患者人数激增,病房床位就变得一床难求。以前遇到这些情况,有不少患者就要等候好几天才能入院治疗。
“为减少患者入院等候时间、提高运行效率,医院未雨筹缪,创新管理,运用‘全院一张床’新型管理模式,打通科室之间的床位界限,由住院服务中心根据床位空置和待入院病人数量,动态调配床位资源,盘活空余床位。”吴勇修介绍。
截至目前,该模式已运行近2年,住院服务中心共调配床位余例次。“全院一张床”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全院床位进行动态化管理,有效解决了因科室“冷热不均”,带来的床位紧缺或闲置问题,实现资源共享。
“床位紧张的科室,在主治医生取得病人同意后,会通知住院服务中心,统一协调进行跨科室收治。”吴勇修表示,为做好疫情防控,医院调配床位的原则,尽量选择专业相近、距离相近、相对集中的科室,防止交叉感染。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