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临“压力测试”
11月13日,随着国元证券5亿股公开增发股份获准流通上市,整个券商板块也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交易日,最后因大盘整体回稳,整个板块也走出了先抑后扬的行情,均留下一根金针探底的下影线。与此同时,光大证券当天也公告,其向社会首次公开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中,下向询价对象配售的17919.9万股股份锁定期将满,将于2009年11月18日起上市流通。因增发股上市当天不设涨跌停板,国元证券股价13日早盘以20.9元低开之后,到下午一点半左右,股价加速下跌,最低跌至20.49元,跌幅超过11%,后随大盘回升跌幅有所减缓,收于21.11元,跌去1.98元,跌幅8.58%。伴随股价大幅下挫的同时,国元证券成交额也急剧放大至50.81亿元,创下历史天量,当日换手率高达30.9%。全景数据表明,在沪深两市当日资金净流出排名前十名中,国元证券以近10亿资金净流出高居首位。套利资金疯狂出逃对于国元证券当天的巨量成交,万联证券副总裁*晓坤认为是套利资金出逃所致。“套利资金一般要求是无风险收益,跟二级市场买卖定位不同,谈不上收益标准,一般上市当天就卖了,特别是有些机构用的是拆借资金,更加如此。除非有些品种特别看好,才会持有一段时间。”*晓坤称。“短期的冲击肯定是有的,不过应该不是主要问题,关键还是看业绩情况、估值定位,以及整体市场态势。整体市场态势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晓坤指出。公开资料显示,国元证券此次增发采取向原A股股东按10:3的比例优先配售,剩余部分以上、下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行价格为19.80元/股。最终,国元证券原A股股东有约1.89万户在上获配申购2027.77万股,占发行总量的4.05%;上一般社会公众投资者有1.5万户申购,获配申购2.8亿股,占发行总量的56.08%;下机构投资者有59家申购,获配申购1.99亿股,占发行总量的39.87%。下认购的机构投资者当中,获配前三位的分别为博时策略灵活基金、大成蓝筹稳健基金和广发聚丰股票基金,获配量分别为2483.78万股、1774.13万股和1419.3万股。截至13日收盘,如果没有进行抛售的话,上述三家基金浮盈分别大幅缩水4917.88万元、3512.78万元和2810.21万元。“当天巨额成交中,不排除有部分客串资金流出。增发之前进去上市后再出来,只要不亏本就行。”另有不愿署名的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国元证券增发前后公司股价的异常表现,曾引来市场质疑声。10月26日至28日三天,上证指数从3108点一直下跌到2970多点,并呈短线破位走势,国元证券股价却在这期间逆势上涨10.25%。尤其是增发停牌前一天(10月28日)3亿多元资金护盘,成为国元证券百亿融资涉险过关的“功臣”。28日上午,国元证券股价一直都在22.2元上下呈一字形波动。下午13:10左右,股价开始快速拉升,不到一个小时,股价已接近涨停,最终以23.79元收盘,当天涨幅6.54%,换手率也急剧放大,接近9%。第二天,国元证券停牌,并于11月2日正式上下申购。后续压力仍在此外,在民族证券研究员宋健看来,招商证券的高价发行和光大证券1.8亿股下配售股解禁或将对后续的券商板块走势形成不小压力。“很有可能就像当初光大证券上市一样,招商证券的高市盈率发行上市会对券商板块有一个向下的牵引力。”宋健指出。招商证券此次56.26倍的发行市盈率虽然略低于光大证券58.56倍,但仍高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大型上市券商。截至2009年11月13日收盘,上市券商中,光大证券、宏源证券、东北证券、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收于24.81元、23.49、40.22元、29.12元和15.58元,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4.3倍、28.4倍、30.5倍、23倍和27倍。值得一提的是,高市盈发行所引起的机构行为分化现象也极为明显。与光大证券之前大受机构追捧甚至出现上下中签率倒挂的追捧情形相比,招商证券此次下发行显得冷清许多。较高的发行价格令不少机构投资者望而却步,尤其是一线基金公司此次集体淡出了该股的下认购。“虽招商证券最终得以高价发行,但较低的机构认可度也为其上市后表现蒙上了一层阴影。”宋健认为。其下申购的结果也表明,参与下配售的机构多半是冲着打新而来的。214家下获配投资者中,券商、保险机构成为申购主力,参与申购的基金退居第三,仅有39家,累计获配950.44万股,占最终配售股数的13.25%。而此前在光大证券452家获配投资者中,基金、券商、保险机构则分列前三。事实上,投资者对光大证券上市后的疲弱表现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光大证券8月18日上市首日涨幅不足三成,仅为29.98%,接下来上市次日就遭遇跌停。当天,光大证券跌停对整个券商板块的人气打击颇大。9家上市券商中,除了国元证券停牌,有6家跌停,海通证券下跌9.25%,跌幅最小的中信证券也跌去7.76%。此后,今年9月份光大证券还一度触及21.37元的低位,濒临破发边缘。“机构下申购部分因为成本相对较低,这部分套利资金达到收益就会撤。”宏源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智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