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刘温书斋(张乔)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曹操和刘备有过相似的经历,都是先得到一个州,然后被吕布夺取,几乎彻底失败。只不过曹操后来重新夺了回来,刘备反而被吕布驱逐。
不过曹操在与吕布争夺兖州的时候,也花费了很多功夫,经历很多危险。下面小编要说的“濮阳之战”,就是曹操进攻吕布的一次败仗。而且曹操弄巧成拙,还烧伤了自己。
曹操的大起大落,兖州得而复失
从初平三年(即公元年)到兴平元年(即公元年),曹操绝对算是经历了创业前期的大起大落。
事业起步:收获兖州,选拔精锐
在初平三年,青州百万*巾流寇入侵到兖州,杀死兖州刺史刘岱。曹操在前一年,也就是初平二年(公元年)击败入侵东郡和魏郡的黑山*,成为东郡太守。
这个时候的曹操有实力、有名望、也有人脉(兖州名士陈宫和济北相鲍信都是曹操的支持者,陈留太守张邈也与曹操有不俗的交情),于是曹操被推举为兖州牧,名义上占据兖州。
后来曹操经历一番苦战,又成功击溃青州*巾,获得百万以上的人口,三十万降卒,选拔出“青州兵”,极大补充了自己的实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兗州牧……追*巾至济北……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事业低谷:擅杀名士,“兖州之变”
兖州这些名士、世家、州吏拥护曹操为兖州牧,原因当然不是因为看曹操顺眼,而是因为曹操的实力能够保护他们的利益,并且曹操与董卓死战的经历也会让这些人认为曹操是“同道中人”,是一个有极高道德水平的人。
但是他们想错了。曹操此时已经由那个想做“汉征西将*”的热血青年,变成想要在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阀头子。
而且曹操是宦官之后,在当时的清流名士眼中属于浊流出身,曹操对这些所谓的名士也带有一种敌意和轻视。很有代表性的一件事就是曹操杀死对自己口出不逊的兖州名士边让,并且将其灭族。
《为袁绍檄豫州文》:“故九江太守边让……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曹操诛杀边让这件事做得很不对头,也体现了他早期的不成熟。边让是一个名士,与他互相交游、标榜的也都是名士,这些名士背后可能还有具备一定力量的世家。
曹操由于私怨轻易杀掉边让,让这些名士和世家怎么想?无疑是恐惧或者愤怒,不会有好的感观。可以说杀边让对于曹操在兖州的个人名望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另外的问题出在张邈身上。曹操在陈留己吾起兵,张邈作为陈留太守,给予了不少帮助;曹操击败黑山*成为东郡太守,双方平起平坐;迫于*巾*的压力,曹操被支持为兖州牧,管辖张邈。
从“天使投资人”到同僚再到下属,张邈的心中难免有芥蒂。再加上张邈与袁绍有仇,曹操和袁绍又是盟友的关系,他时常心怀恐惧。于是趁着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张邈和陈宫一拍即合,迎接吕布背叛曹操。其他郡县长吏也纷纷响应。是为“兖州之变”。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宫说邈曰……邈从之。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兗州牧。”
吕布袭取濮阳,曹操保留三县
曹操带着主力大*到徐州,留荀彧、程昱守甄城,夏侯惇守濮阳。“兖州之变”时,只有范县、东阿、甄城,还有一个濮阳。吕布等人对这几个县也发动了进攻。
甄城
甄城中有曹操的家眷,是吕布等人的首要目标,也是荀彧等人的保护重点。吕布来到甄城,以协助曹操进攻徐州的借口入城整*,提供饮食。
但此事被荀彧看穿,严兵拒绝吕布入城,并且通知夏侯惇转移到甄城加强防备。夏侯惇到甄城后诛杀几十人,成功控制了甄城。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
濮阳
夏侯惇到甄城的路上,与吕布打过一次遭遇战。夏侯惇成功进入甄城,吕布则进入濮阳。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
东阿
陈宫意图进攻东阿。程昱就是东阿人,在“*巾之乱”时有过保全东阿县的举措,在当地有一定人望。荀彧令程昱出外镇守东阿。
程昱先派一支部队占据距离东阿六十里的仓亭津,阻止陈宫渡河;自己前往东阿县,与县令枣祗一起坚守东阿县。
《三国志·魏书·程昱传》:“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水经注》引注《述征记》:“仓亭津在范县界,去东阿六十里。”
范县
程昱去东阿的途中路径范县,安抚、劝勉被吕布挟裹家眷的范县令靳允,靳允坚持抵抗吕布,设置伏兵杀死前来进攻范县的吕布一伙的氾嶷。
《三国志·魏书·程昱传》:“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兖州之变”让曹操几乎全盘皆失,但经过荀彧、夏侯惇、程昱、枣祗、靳允等人的努力,还是保留了甄城、范、东阿三县,给曹操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
曹操得到消息后迅速放弃徐州回*,进攻屯兵在濮阳的吕布,是为“濮阳之战”。
“濮阳之战”的过程
小编姑且将“濮阳之战”分为三个阶段(存在疑问)。
一、进攻城外吕布*营
吕布在濮阳城外设置*营拱卫濮阳。曹操进攻濮阳的第一步就是将这些*营拔除。曹操曾经趁夜袭击濮阳城西的*营,虽然成功击破,但也受到吕布的袭击。
此战中典韦大放异彩,带领几十人身穿铠甲冲击吕布*队。经过一番苦战后,吕布*退,曹操得以脱身。
另外于禁也有击破吕布安置于濮阳城南的*营的表现。后来曹操对濮阳进行围攻,明显是逐个拔除掉吕布在城外的*营,对濮阳完成合围。
不过这两件事在时间上比较模糊,有可能是曹操首次进攻濮阳时完成的;也可能是后来成功攻破濮阳的时候完成的;或者是曹操和吕布相持阶段完成的。所以这件事不能完全保证是“濮阳之战”的第一个阶段。
《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三国志·魏书·于禁传》:“从讨吕布於濮阳,别破布二营於城南。”
二、曹操勾连濮阳大姓入城
曹操围攻濮阳期间,采取了里应外合的办法。他得到濮阳大姓田氏的支持。田氏为曹操打开濮阳城东门,曹操顺利进入濮阳。但攻破濮阳不等于控制濮阳,濮阳内部还有吕布的部队。
为了表示决心,曹操焚烧东门,以示没有退路。这种办法可能加强士兵的斗志,但从后来的结果看,曹操此举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献帝春秋》:“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
三、吕布突击“青州兵”,曹操溃败
曹操进入到濮阳城,吕布及时发动反击。很快吕布就找到了突破点,那就是号称“精锐”的“青州兵”。“青州兵”的所谓“精锐”是相对于*巾流寇而言的,本质上还是*巾流寇出身,缺乏战斗力,也缺乏意志。
吕布用骑兵冲击曹操阵中的“青州兵”,“青州兵”很快被击溃,扰乱曹操的*阵。于是这次“濮阳之战”毫无意外是曹操失败了。
曹操从濮阳城撤退,由于事先焚烧东门的举动给他带来不小的危险。曹操从火中穿出来,不慎落马,还烧伤自己的左手。幸亏楼异扶曹操上马,曹操这才逃过一劫。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
另外在《献帝春秋》中记载,吕布的骑兵已经在乱*之中遇到曹操,但没有认出来,反而追问曹操在哪,曹操胡乱指认一人,然后才从东门逃走。
《献帝春秋》:“布骑得太祖而不知是,问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马走者是也。’”
小结
在“濮阳之战”前期,曹操打得比较顺利,而且已经通过里应外合的手段进入到濮阳城内。曹操当时受降三十万青州*巾,即便没有全部收编,“青州兵”的数量也不会太少。而且进城之后,步兵面对骑兵的劣势也会比城外平原的环境减弱许多。从哪方面看,曹操对吕布的优势都很大。为此曹操还烧了东门,更坚定了士兵的作战意志。
可是“青州兵”的表现实在不如人意,被吕布的骑兵轻易冲散、溃败,反而影响到曹操本身的部队。*阵一乱,吕布的骑兵更可以肆意冲杀,曹操只能选择撤退。由于事先焚烧东门,曹操反受其累。
总而言之,“濮阳之战”是曹操的一次惨败,而其中最大的败因,应该就是*纪不严、*容不肃的“青州兵”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