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兖州,是立儒、生道、融佛之地。而立儒的重要证据之一就是孔子的首徒颜渊是兖州人。颜子是孔子最早、最忠诚的弟子,不少史学家都把孔子、颜子并称为“孔颜”,或称颜子为“孔门首徒”。明代建立的兖州府文庙大门里有孔子、颜子二人一前一后的石雕像,被称之为“孔行颜随”。先儒有云:发圣人之蕴,教万世之无穷者,颜子也。
兖州明代以前的古城门西南一里许有颜子故宅陋巷,《论语》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有郭内田十亩足以为桑麻之地”。陋地、陋巷都是以颜子之名显著于世。
唐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追赠颜子为兖国公制,称颜子为亚圣。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进封颜子为兖国公,元文宗至顺元年(),赠颜子兖国复圣公,同时封颜子夫人兖国夫人。唐、宋、元三朝皆封颜子为“兖国公”的依据,就是国为颜子是兖州人。以此证明,是在唐开元年间皇帝颁发追赠颜子为兖国公制起,兖州陋巷,陋地两地同时封地建庙祭祀颜子。当时天下文庙皆祭祀孔子,唯有兖州府建颜庙祭祀颜子。这应该是唐朝廷颁布制诰,准许在颜子的故里兖州陋巷之北、陋地村封地、建庙祭祀亚圣兖国公的重要根据。之后,并在陋地复圣庙一侧建颜子书院。
清康熙十一年()版《滋阳县志》卷三记:“滋阳为复圣故里,陋巷在学宫之前”。陋巷原有石坊一座,上刻“陋巷”二字以此得名。卷一记:“陋巷,在县前路南,小巷湫隘,前有勒石,即颜子箪食瓢饮处。颜子郭外田,在县治南八里南砂堆社旧名陋地。按(孔子)家语颜子称,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饘粥者,即此地。向建有兖国复圣公庙”。
由此而论,唐玄宗是因为兖州有颜子故里陋地,陋巷遗址,颜子是兖州人,才颁布制诰,追增颜子为兖国复圣公,才开始在这两处颜子故里遗址建庙祭祀。
明代兖州乡贤蒋希孔在《重修颜子庙记》中说:“始创复圣颜子庙,盖庙之南不数武,有陋巷,故建庙以表彰之”。他在此碑记后段说兖州人修缮一新的颜庙被外人称赞曰:“海内将指之曰:是无负于颜子之乡人也!”
此碑记中,蒋希孔把兖州人等同于颜子之乡人。
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四记:“负夏为复圣颜子桑梓之邦。故老相传:颜子为邑人,故有此陋巷遗迹”。“故老相传颜子陋巷,实在城中,斯固圣贤桑梓之邦”。
兖州颜子复圣公庙自唐开元二十七年敕建,一直是兖州都督府颜庙。明洪武年间,兖州撤州设府后,在府署以北另建规模宏大的府文庙,复圣公庙成为滋阳县颜庙。明万历三十八年(),兖州知府吴汝显因为府署所在地的滋阳县,向来只有府文庙,没有县文庙,于制度不合,乃改颜庙为县文庙,复圣殿改为大成殿祭祀孔子,另在大成殿后建尊经阁祭祀颜子。从此自唐宋元明存在了八百七十二年的复圣颜子庙改为同时奉祀孔子、颜子的县文庙。
清光绪三十二年()版《滋阳县乡土志》卷三氏族,将颜氏列为滋阳氏族之首:“颜氏、复圣颜子之后……滋阳为学宫,专祀复圣以颜子为邑人也,至明始更正祀典。前祀孔子南而移颜子于后,(清)朝亦因而袭之。其后贤裔辈出,守陋巷遗迹。绳绳继继无替家传,至今凡七十六代”。卷四记:“陋巷,在(文庙)棂星门前,路南小巷湫隘(低而狭小),前有石坊勒“陋巷”二字。即颜子箪食瓢饮处。东有乡贤(木)坊并峙。光绪二十三年,知县孙国桢为振兴科第立”。从陋巷街口往南约三十米处往西拐另有一窄胡同尽头有一陋巷井,井旁立一石刻,上书“陋巷井”三字。原为陋巷街市民的吃水井。
明代,“颜渊古庙”为滋阳八景之一。明正德年间,颜子后裔出版了以陋巷命名的《陋巷志》,是陋巷颜氏的家族志。明代尚书黎阳王在晋赋《谒陋巷诗》。“箪瓢甘自适,遗井洌堪尝。境彻乐长足,神潜坐以忘。屡空窥圣域,陋巷有宫墙。鲁壁还堪并。千秋共一堂”。
清代举人,著名文人李中和撰《陋巷考》,收录清光绪版《滋阳县志》中,曰:
“郡城县治东偏,旧为颜子故宅。……则滋阳城内之颜子故居彰彰无疑也。陋地村之有颜庙,所谓郭外之田五十亩也,颜村之有颜庙,因其后人聚族而居,追享其先人也。则陋巷之确属县治以东也,无疑”。李中和在此再次肯定了滋阳县城内外各有颜子故宅和封地的证据。
民国九年()版《山东省乡土调查录》滋阳县部分,将陋巷井列为全县八大古迹之首。
年,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县文庙开办。年后,改为文庙小学,小学内的操场里经常召开万人大会。在这一时期,文庙街上的兴贤木牌坊、陋巷街口的石牌坊先后被拆除。“文革”破四旧时,陋巷井旁的石刻被破坏,不久陋巷井被井北边的住家用石板盖上,通往井去的胡同墙被他拆除,占为已有。
年版《兖州县地名志》记:“陋巷,位于城区西南部,南北走向(往东拐)转东西走向,东起中御桥南路,北至文庙街。沙土路面,长米,宽2.5米。两侧为市民住宅。”
年前后,陋巷街路东和路西三家以南、以东的住房,在旧城拆迁改造中全部拆除。现仅余陋巷街口路以南三家,其中就包括最南边的那一家,家中有陋巷井的。年,笔者到陋巷街口有街牌处拍照留存资料(见第1图)。不久这街牌就被房屋所有者用饭店广告覆盖。
颜子家贫,所居陋狭,居住地故曰:“陋巷”。而颜子安贫乐道,贫而好学,志向远大,廉洁谦逊,好学成名,深受孔子喜爱,曾多次赞誉颜子:“贤哉,回也”。历代颜子后裔都以“陋巷世家”自称。历史上兖州人从来都把陋巷、陋地当做颜子的居住地,都以自己生长在复圣故里为荣。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就以颜子是兖州人追赠他为“兖国公制”。元代进封颜子“颜国复圣公制”。明清以来的碑刻《兖州府志》、《滋阳县志》等文献中,都有很多处明确提出了“兖州是复圣故里”的地理定位。兖州人即为“颜子之乡人”。
改革开放以来,曲阜首先成为“孔子故里”,接着邹县、嘉祥县打出“孟子故里”、“曾子故里”文化名城品牌。近几十年来,各地都在争自己的城市为名人故里,而唯有兖州无动于衷。
千百年来,陋巷、陋地已成为兖州是儒家文化发祥地的代名词。笔者再次呼吁恢复保护,现有的陋地、陋巷文化遗址,不再被拆除,发掘出陋巷井,保护起来。请有关部门领导,尽快依据有关历史文献,文化遗址,申报兖州是“颜子故里”这一儒家文化发祥地的文化品牌,把兖州打造成与曲阜、邹城、嘉祥一样的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作者/来源:济宁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