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岁去的日照。那是我第一次坐长途客车,第一次出沂水县,第一次见山。我是到日照上学。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当年的日照,还没有旅游业,也没有名气,虽然是个市,但是其存在感跟县城差不多。所以,当得知我被调剂到日照校区时,我爹非常失望。问我要不要复读。我不喜欢高中生活,不要。我是被调剂到了印刷系。我们是第一届印刷本科生,又在新校区,连个老师都没有,直接放了羊。我记得一周是两节课……怎么考试?
明天考试了,今天从总部来个老师,讲一讲题,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次日考,完全是糊弄。当然,自学氛围很浓,大家的目标多是考研,换专业。像我这样的学渣,肯定是撒欢的玩。玩的太野了,乃至没兴趣上学了。一想到毕业要当个印刷工。没意思,不上了。所以,我比同学们早离校两年……如今,我大学同学普遍混的不错。多是公务员,有的都快当上父母官了。当年,出版社编辑跟我讲,学历会是你未来人生的硬伤,你应该回去念完。我不听劝,觉得自己是个大网红,出过书,又有人气,又有钱,要什么破文凭!
主要是太自信了。有多自信呢?那时,我一年的收入可以在日照全款买套房子。若是现在让我回头选择,我肯定会选择读到博士,例如硕士选择武汉大学,博士选择清华大学。那样的懂懂,该多么自信?别人一介绍,这是董博士。想想都觉得兴奋。但是,我后来捋了一下,对标同学的读书轨迹,硕士毕业就到了年,博士毕业就到了年,对于我而言,对于互联网时代而言,太晚了。鱼与熊掌!那个时候的大学城,建在庄稼地里,离日照市区15公里,今天的C位王府大街那个位置,还是一片茅草屋。我们算是首批入住大学城的本科生。今天,再看日照市区到大学城这十几公里。一片繁华。有时想起日照大学城,我就在感慨,是谁有这样的魄力和远见,把一群省内名校引到了日照,在不毛之地建起了大学城。当年看是一座孤岛,今天看呢?觉得真是英明,决策者当年应该已经看到了今天的样子。
到后面,我会写到城市划区,例如威海的文登,烟台的牟平,滨州的沾化,聊城的茌平,菏泽的定陶。今天看起来,这些新划的区跟主城区离的很远,仿佛依然是个独立的县,但是假以时日,城区就慢慢长到一起了。我第一次见海,是*训结束后,班里有人组织,去看日出。早上四五点从学校出发,步行40多分钟到海边,就是今天的太公岛旅游区。
这是离大学城最近的海域。那时,没有做旅游开发吗?萌芽状态。多是村里自己蠢蠢欲动,例如桃花岛。那时桃花岛的岛主还骑个破摩托车,是村主任,后来旅游项目做出了点名气,买了辆伊兰特。几大旅游项目的老板,都还没起家,有个开瑞虎的,还有个开捷达的。开瑞虎的还摆谱不自己开,让司机开,自己坐。我咋知道的?我是论坛红人,具备跟他们坐一个桌的资格。他们还有拉我投资入股的,投多少钱呢?5万块钱!我没舍得,因为我没感受到日照旅游业有什么潜力。只有一个万平口,还是免费的。一到夏天,也有游客,主要来自河南,因为河南没有海。日照是豫北第一出海口,所以河南和日照通火车,也通高速。但是呢,日照人不欢迎河南人。觉得他们太抠。不消费。连饭都自己捎着……一到夏天,万平口的确不少人,可是不创收。日照旅游唯一的卖点就是沙滩。河南人来了不消费,不创收,那不是瞎折腾嘛,于是就有人给领导上书,要不,咱把日照的海岸线用铁丝网拦起来,卖票。一个敢建议。一个敢执行。在日照旅游冉冉升起时,给了日照闷头一棍。那……后来,一看,的确没人来了,又免费开放了。我这次骑车到万平口时,还略胆怯,问需要门票不?保安说,不用。还允许我把车子推进了万平口广场。有错就改,好同志。过去的日照旅游,业务太单一,只有沙滩,说的更直白一点,只有一个业务,就是让内地老百姓来看看海,下下海。其客户群体,以底层老百姓为主,主要市场是河南与山东内陆地区,旅行社做超低价团,到日照旅游多少钱?99块钱,两天一夜,吃住渔村。我大姐,我父母,都参加过这类团,全程就是购物游,你不买就跟你磨时间。我以前经常带国际团,出发前,我先给大家开会,需要什么东西在淘宝买,全程只看不买。大家都答应的很好,结果呢?没有不买的。为此,我总结性的写过一句话:只要把一群人关在一个商场时间足够长,总有人会消费……自从有了抖音,这个模式不好做了。因为,游客会录像了,会传播了,整个旅游市场的风向瞬间变了,拼的是口碑了,那一套玩法已经过时了。过去海边渔家乐哪有不宰客的?如今,哪有宰客的?一宰客马上就被发网上了,各执法单位轮番罚你。关键是现在游客也聪明了,一是看抖音推荐,二是看大众点评。谁口碑好,谁生意好。我觉得中国景区里宰人的祖宗是五台山。去年我从沙漠回来去五台山逛了逛,跟之前完全是两个风气。如今,每一家都很客气,而且纷纷挂出了大众点评或美团颁发的口碑奖状……今天的日照旅游,已经非常多元化,海景只是底色了。文娱、体育逐步起来了。我来骑车的这天,日照正在举办省运会。现在日照体育事业做的非常好,还有帆船基地,足球基地,因为疫情,北京国安把主场设在了日照。文娱就更多了,各类烟花节、摇滚节。这两年,日照旅游突然又火了一把。为什么?赵德发老师写的长篇小说《经山海》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经山历海》,上了CCTV1的*金档。前几天日照马拉松口号都改为了:经山历海,共赴热爱。海边也到处写着“经山历海”。我很自豪。不是替日照自豪,是为赵德发老师自豪。我对这本书也有贡献,因为他采风时,我给他当过司机。我们俩怎么认识的?当时,赵老师是我们曲阜师范大学的硕导。我是论坛红人嘛,认识了赤道姐,赤道姐在新西兰读书。她回国找我玩耍,问我要不要去她家,说她爸爸也喜欢在网上写点东西,去了我才知道,哇,原来你爸是大作家?!《经山历海》上了CCTV1时,我晒了张赵老师的签名,有日照朋友很崇拜、惊讶的问我:您怎么认识赵德发老师的?我说,那是我大舅。她问,亲的?我说,是的。真跟大舅差不多……通过赵德发老师,我认识的日照文人就更多了,例如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夏立君老师,现在是日照作协主席。日照不缺文娱名人。尹相杰,以前是日照名人里的名片,跟丁肇中还是一个镇上的,动不动被喊到日照搞个活动。这两年因为吸*,关于他的宣传全下架了。出版行业有个名人叫安波舜,《狼图腾》就是他策划的。日照作家们要出书,一般都会先拿稿件给他,让他从专业角度给与分析,碰一碰,看看怎么定位……我跟夏立君老师是很好的朋友,我签过他几千册书,也偶尔约着一起爬山,他是个登山发烧友,最近疫情出不去,他只能换着花样爬五莲山。这些朋友,是过去,我不敢想的。非常荣幸。那,用20年的时间跨度去看日照。日照有什么变化?我觉得,有三大变化。
第一、高学历的人多了。当年的论坛不是今天的论坛,那真是文人骚客的天下,要对诗,要比武。我发现,他们很少有本科生,年龄大的,以中专毕业为主,年轻的以专科为主。当时论坛有个山大毕业的,怎么形容呢?感觉他一走路,日照都忽闪忽闪的。第二、外地人多了。我感觉外地人比本地人还多了,这说明日照真正崛起了,有现代化都市的样子了。第三、交通便利了。有高铁了,有机场了。我在日照时,日照城区人口20万人。现在怎么不要百万了?日照,原先是临沂的一个县,年为什么突然独立了呢?因为,要建日照港。日照港又是因什么而修的呢?当时中国是煤炭出口大国,鲁南又发现了兖州煤矿,年超万吨煤的外运需建10万吨级的深水港口。离兖州最近的港址有二,要么连云港,要么日照港。这里面有个人起了关键性作用,山东海洋学院(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侯国本多次上书,认为日照深水线近,基础好。就这样,原本要落在连云港的项目落入了日照。当时国家也没钱,没钱怎么办?找日本贷款。所以,谁是日照划市的功臣?侯国本教授。更有意思的是,他怎么发现日照的深水线的?当年,他在日照劳动改造,负责养海带,因为本身是海洋专家,他利用养海带的时间把日照海底地形摸了一遍。人才不?日照港对于日照而言,相当于国中国吧,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他们有自己的社区,有自己的司法系统,有自己的文化娱乐,他们属于引领整个日照时尚的一个阶层。那时能在日照玩乐队的,多来自日照港。我在日照时,差不多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在港口工作,只是有正式的,有临时的。若是正式的,找媳妇不用愁,姑娘们哭着喊着想嫁。
这是当年,如今,这种势差已经被磨平了。毕竟日照高收入岗位也越来越多,大家不会因为你在港口工作而高看一眼。我为什么对日照大街小巷那么熟悉?因为,我混论坛。当年论坛主力*是两个群体,一是体制内的,二是企业老板或富二代。因为,一般人没有机会上网。即便偶尔去网吧,也不可能用来混论坛,成本太高,也玩不明白。仅限于家里或办公室里有ADSL专线的,总之,有点闲钱或有点学历的。这也是为什么论坛内容那么干净的缘故。我在学校里没人管,出入自由,又有摩托车、自行车,我整天见网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样的,他们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方。论坛上真正有话语权的,往往是富二代。他们用企业广告换的论坛版主。从而,我又熟悉了日照很多企业。用2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命运令人唏嘘,有些依然强势,有些则已败落。日照的企业,起的快,倒的也快。因为靠近港口,但凡是本土企业家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一定会涉足港口散货,大豆、煤炭、矿砂。等于被动进入了期货市场。日照港口散货很牛吗?在全国也数一数二吧?例如焦炭、石油焦这都是全国老大。散货有两大天然属性。一是杠杆。二是期货。企业家们一旦进入了这个领域,跟上了牌场,没啥区别。人,一旦迷上了资本杠杆,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日照有位商业天才叫徐茂栋,有三家上市公司,天马股份、步森股份、窝窝团。这人非常聪明,年轻时在日照搞过连锁超市,搞过凯威数码,还自己建了一座大楼。他的滑铁卢是互联网P2P,把几家上市公司都掏空了,想*一把大的,想把自己另外一家公司装进天马股份,做一波重组概念,结果*输了。人一旦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自己的命运都未必由自己掌握,舆论、*策、风向都会使一个昨天还春风得意的人立刻抱头鼠窜。一旦被定性,很难翻身。那时,我作为论坛红人,有很多机会去参观当地企业。今天提起日照来,仿佛特产只有海鲜,其实日照曾经有个王牌产品,绿茶,属于南茶北种的典型代表。这里面还出过一个驰名商标叫雪青。当年我去雪青茶参观时,看到他们有面墙,上面贴满了前来参观的达官贵人,*都亲自去过,非常牛。当时产品在山东都属于招牌系列。在北京、济南都有茶馆。我在济南时经常看到雪青硕大的招牌。如今,陨落了。真是可惜。为什么会这样?相似的原因。在日照高速发展的20年,没有老板愿意只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想跟着时代一起飞,地产要进*,红木要进*,港口散货要进*。怎么解决资本问题?很简单,联保。日照读者多不多?非常多,毕竟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年,我带队去台湾,集合时,有个队友突然拍了我的肩膀问:懂懂,还记得我不?接着就是一个大拥抱,咋可能不认识呢?我上大学时的朋友。那时,他是个卖电脑的,如今呢?钢铁贸易老板。我都很诧异,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