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亮校长说宋仕军办有温度的乡村教育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为进一步加强海亮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海亮教育推出“校长说”“教师说”栏目,呈现校长、教师对教育的思考;展示校长的办学思想,介绍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分享教师的教学经验,营造海亮教育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宋仕军·海亮教育储备校长

年从湖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毕业,学士学位,深耕教育行业31年,历任湖北宜昌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化学教师及班主任、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德育副校长、校长,年晋升为远安县教育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年3月退休,加入海亮教育,成为一名储备校长,远赴重庆巫山,在巫山第二中学开启新的奋斗篇章。

作为海亮人

“四海为家使命必达”

从教师到班主任,从校长到教育局长,再回到校长,原本可以安享退休后的休闲生活,但是,宋仕军选择了海亮!问及原因,他说,海亮“既讲企业效益,更求社会功德”的发展理念以及“实业报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超高政治站位时刻吸引和感召着他,海亮的时代担当和价值追求也正是宋仕军一生追求的事业,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海亮教育,加入了铁军,践行着“四海为家、使命必达”的铁军精神。

在宋仕军看来,乡村教育的一大现状就是唯分数唯成绩的评价机制和乡村教育城市化倾向的办学模式,在与城市学生竞争中,大部分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最终这些孩子会带着自卑的心态走向社会。

因此,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宋仕军认为,我们一定要办有温度的乡村教育。以育阳光自信少年让乡村生活更美好为育人目标,通过教育,让孩子能够担负起家庭责任的重任,让乡村家庭过上幸福的生活。要开设好乡土课程。即立足乡村资源,创设具有乡土味的真实学科教学情景,建构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乡土味探究课程,在发挥乡村教育独有资源的前提下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作为校长

“抓质量强师德重管理”

宋仕军在学校当时“教学质量差、家长满意度度低”的情况下临危受命,狠抓教育质量,主导推进“四环节生本课堂改革”,邀请山东兖州一中12名教师到校开展了为期8天7夜的头脑风暴培训。作为校长,他深入各学科、各教研组、各备课组一线听课,组织研讨改革推进中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滚动式推进执行,每年组织课堂展示、学习PK等活动,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宋仕军建立了多元荣誉制度和“底线+榜样”管理机制,通过听课后面对面沟通、短信等非正式表扬措施激励教师,开展关爱行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宋仕军主张通过推行自主管理及小组建设加强校风及班风建设,按照“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被管理者”的理念,将班级事务设置为志愿岗位、人人自领岗位。班级公约和活动方案由学生策划研讨、起草、表决后执行。小组建设采取“异组同值、同组异值”的原则,实施捆绑评价。

在宋仕军的带领下,学校教育成果丰硕,一本升学率由低于10%提升至50%(含艺术体育特长生),本科上线率由低于40%提升至90%+;、两年高考考生文理各科12门均分中有10门为全省第一(以县市区为单位计算);年有1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学校多次获宜昌市质量提升一等奖。

作为局长

“保教育生态促教育发展”

在做教育局局长期间,宋仕军统筹推动绿色生本教育“1+6”县域综合改革,系统性构建绿色生本教育改革框架(生命德育、生长课程、生本课堂、生态评价),搭建三级研修体系(教育局开展校长园长论坛、教研师训中心开展学科论坛、学校开展教师论坛),每年9月确定发布当年主题、围绕主题推进“研究、阅读、实践、分享”,确保教育生态全面优化、教育质量优质均衡。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秉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理念,主导教师专业发展六大行动,推动教师发展结构化、系统化、常态化。

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推动质量提升六大工程落地实施,聚焦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全县各级学校教学质量。

在立体课程开发方面,围绕学校文化主题、目标愿景、价值追求及学校实际,建构“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立体课程结构和课程群,推进各学校打造校园文化主题、并基于主题构建三级课程图谱(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在学生管理方面,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学生多元化无差别评价机制、自主管理及小组建设、以及舞台理论,通过班级自治、班级公约、生日课程、班级庆典、多元评价、校园节日等路径,践行“舞台是人人的舞台、台上台下都是主角”的舞台理论,使学生成长看得见;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前置综合干扰,利用体育团队心理游戏、幸福周记、心理健康教育等路经,让每个孩子身心健康。

作为校长

“回归教育回归本真”

因为痴迷教育,所以宋仕军想离教育更近一点,因为热爱教育,宋仕军再次走进教育最前线,为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宋仕军已然抵达了一片更需要他的教育新战场——重庆市巫山第二中学。在这里,他又能欣赏到最美的教育风景线,体会教育的点滴幸福,倾注和渗透对教育始终如一的赤城与热爱。而对于巫山二中的未来,宋仕军早已心中有谱。

未来,巫山二中将积极推动诗性教育。根据巫山地域文化、学校历史沿革、教育价值追求、育人愿景目标等元素,可以在巫山二中建构诗性教育,围绕诗性教育建立诗之格、诗之韵、诗之美、诗之创等课程结构,并可视化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开发周边相关产品,实现以文化人。

宋仕军还想把巫山二中打造成书香校园。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成长史,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建构图书添置机制,建立班级读书角和年级开放阅读区,让孩子们自由自在书海中徜徉,增长着精神的高度。

宋仕军还有一套颇见成效的管理“秘诀”,那就是“荣誉私人订制”,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推行学生私人定制荣誉。在宋仕军看来,孩子不是班级的几十分之一,而是家长的唯一,孩子的自信来自学校和班级对学生动力系统的增值设计。每学期初,学生自主选择荣誉种类,与班主任自定荣誉标准,学期结束时,师生按标准共同认定,班级举办隆重的生命颁奖。这个秘诀行之有效,非常受学生喜欢,未来,这份私人订制的荣誉,也将送达至每个在巫山二中逐梦的追光少年。

讲在最后

“教育是农业,是慢的艺术,然而孩子在校园学习时长只有三年,等不得,不能彩排,如何找到教育功利化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