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济宁游踪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先后两次来山东挤宁等地没游,累计时间长达8年之久。杜甫来济宁主要原因是他的父亲杜闲在兖州任司马。他自己说:“东郡趋庭日”,意思就是说来接受父亲的教海。另外,他的弟弟杜颖,在临色县任河防官职。安史之乱时,他的另两个弟弟,也曹来山东挤州(今巨野县)开元二十四年,杜甫初次来兖州省亲时,曾兴高采烈地登上兖州城楼,北眺泰山,南瞻青徐,写下了《望岳》和《登兖州城楼》等诗。像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满胸生层云,会当凌绝顶决跳入归鸟。一览众山小。《望岳》这首五言古诗,全用对偶句写成,用字简洁,格律严紧,抓住泰山辈天绝地、极目神秀、风姿变幻的特点,绘形绘色。使人读之,如置其身,如临其境。尤其是最后一韵,更使人顿生高屋建瓴,心旷神怡之感,成为脍灸人口的干古绝唱。杜甫初游山东时,年25岁,风华正茂,“放荡齐赵间,袭马颠轻狂”。在青丘(今广侥县)齐景公收猎的地方,骑马射猎.驾度还兔,过过一段清狂、放荡的生活.杜甫在山东的活动比较有影响的内容,就是与李白的交游了。李杜交游最富于感情的一段,就是在任城及兖州,所以任城和兖州,是李杜在山东活动的中心。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出许多的诗人,约而计之,号称千家。在这千家诗人中,李白、杜甫二人,是声名卓著的代表。李白以清新、俊逸、放浪纵姿的诗风,取得“诗仙”桂冠,杜甫以质朴浮厚,格律严紧的特点,取得了“诗圣”桂冠。诗仙,诗圣并驾齐驱,为我国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代新风。千百年来,人们多习惯将李杜并称,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事杜交游,开始于天宝三载,时间长达两年。全部经过,可概括为“四遇、四别杜甫、李白虽然同年来到昏地,但当时他们并未见画,李杜第一次相遇,是在天宝三年的春季,当时仕甫正在洛阳漫游,本白从京城被“賜金放还”后,途经济阳,与杜甫相遇。当时他二人部怀才不遇,一见如孜,促膝谈心,结为至交,牡甫《蹭李白》诗(“二年寄东部”)中所说:“乞归优沼许,退我穷心亲一詢,就是他们初次4過时真學感请的写照。这次相遇时间不长,杜甫西游王屋山访华證君,李白则北上济南访道去了。第二次相遇是同年的秋天,又邀约问代诗人高适,没游梁宋。他们肆意放怀,登临单父琴台怀古,走马孟诸泽射猎,杜甫诗.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昔游))、亿与高李辈,论交入酒,(《遗怀》),就是这次交游的记录天宝四载夏末,他们第三次在兖州相遇后,又同去济南,拜谒北海太守李越。李邕是《文选》注家李善的儿子,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时称李北海。历史上说他“能文养仕,有贾生信欧之风。李邕久闻二人大名,对他俩自然抱以欢迎态度。他们在济南游览、宴饮、诗酬唱和,这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李白《东海有勇妇》等诗记其事。李白、杜甫、李邕三人的济南之游,在我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济南分别之后,李白返家任城,杜甫西游临邑。当时正逢临邑黄河水患,他的弟弟杜额正在领导民工治水救灾。杜甫在临邑作了短暂的逗留,还写了一首《临邑含弟书至苦雨》诗,赠他弟弟,不过这首诗没有多大积极意义。然后,他取道石门山,来到李白任城家中。这便是李杜第四次相遇了。李白的家寄在任城东门的贺兰氏酒楼上。当时此楼肯依渔山,面临纹調河,过河不远,又是碧波荡谋的南池,风景宜人。李白、杜甫相约任城许主簿,在这里仗酒赋诗,评时论文。他们还顶着酒河漓漓的秋雨,划着小船,由汶钢河绕城属泛游南池。南池本是一片湖渚,水面宽广,水游相接,芳洲绿树,跨翔蝉鸣。一深醉人的秋色,尽收眼底。杜甫即最抒怀道,秋水通沟油,城隅进小船。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黄熟经时雨,潇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遲忆旧青毡。-《与任城许主海游南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