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国志中的吕布和三国演义中的吕布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ww.txbyjgh.com/m/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分别被归类为正史和小说的存在,小说是在历史背景下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有着更加广泛的传唱度,《三国演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说不同于历史,因此演义中的吕布相较于《三国志》的有较大区别,这三点很明显:

首先,张飞口中的“三姓家奴”,《三国志》中压根不存在;

历史上吕布在并州军中威名赫赫,有“飞将”的美誉,但从未拜过丁原、董卓为义父,因此张飞口中的“三姓家奴”纯属虚构,只为增加情节戏剧性。

古代拜义父、收义子都是极为慎重的,至少要广邀亲朋好友,公诸于世,而且义子同亲子,需要改姓,享有继承权。具体可参考刘备收义子寇封(改名刘封);关羽收义子关平。

这点吕布显然不符合,《三国志》提到丁原“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主簿虽是文职,却是丁原帐下官员之首,丁原十分器重吕布,并非像演义中李肃挑拨那般压制吕布。吕布选择投靠董卓除了受到利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董卓或许能给他更大的舞台,既为武将谁不渴望建功立业?

书上提到“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意思是董卓任命吕布为骑都尉,十分宠幸他,发誓像对待儿子那样对待他。注意了,虽然古代不轻易发誓,董卓誓言的水分太大了,把吕布当高级保镖,经常派他守卫内宫。

其次,吕布和貂蝉的爱情纯属虚构,实则私通董卓侍婢;

正是因为替董卓守内宫,吕布乘机与董卓的美貌侍女暗通款曲,做了亏心事暗自担心事发遭受董卓责罚,此前脾气暴躁的董卓曾经因一件小事差点杀了吕布,吕布便求助司徒王允(并州同乡)。

王允正与一众老臣密谋除掉董卓,吕布的到来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一番筹谋之后让吕布去做内应手刃董卓,事后吕布受封温侯。

《三国志》中没有连环计、没有貂蝉,吕布也不是因为心爱的女人被夺才怒发冲冠的,恰恰是他抢了董卓侍婢怕东窗事发才先下手为强的。《三国演义》里这段关于吕布的描写偏向正面:为爱情、为国家。

第三,《三国演义》过于夸大吕布的武力值,实则称不上武将之首;

吕布比刘备大10岁,《三国演义》中年龄模糊,特别是拍成的电视剧,往往让人们误以为刘备老大不小了,吕布正当壮年。其实董卓入京时吕布已经将近40岁了,攻打曹操地盘兖州时已经45岁了,死的时候48岁。

《三国志》中没有过多描述吕布在战场上的画面,基本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虎牢关之战,没有三英战吕布,吕布曾败在孙坚手下。

而在《三国演义》中有大量战场设计,吕布在一众武将里面鹤立鸡群,无人可与其争锋,后来人看演义更是衍生出了“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评价,将吕布衬托成三国第一武将。

此外,吕布的方天画戟也是虚构的。《三国志》虽没具体描写武器,作为骑兵统帅的吕布惯用的应是长枪、矛等长兵器。“画戟”这种东西是宫廷仪仗队的标配。

结语

总而言之,小说不是历史,不能混为一谈。《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夸大设计、虚构情节烘托而成的角色,比之正史中的吕布,虽有所取舍,但角色更加鲜明。从大众的眼光来看,显然小说中的吕布更加的深入人心。

我是

晴空莽莽,欢迎点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