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兖州奏响奋进最强音壹点经济 [复制链接]

1#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www.wzqsyl.com/m/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过去的一年,济宁市兖州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回望,我们可以读懂兖州人的执着与奉献。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不动摇,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华勤集团、太阳纸业稳居中国企业强,工业园区综合实力位居省级开发区前列,颜店新城初见规模。透过,我们可以看见兖州人的拼搏与坚毅。鲁南高铁、济宁新机场、济微高速加快建设,中欧班列全省率先开通。九州路、龙桥路等25条道路改造提升,兖颜路建成通车。泗河堤顶道路竣工通车,龙湖湿地、牛楼小镇、青莲公园、大禹公园建成运行,“一带一轴两城四区”目标清晰。连接,我们可以感受兖州人的脉搏。“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持续巩固,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完成,中小学大班额项目进展顺利,城乡面貌发生新改观。时光流转,一代代兖州人薪火相传,百舸争流,一个个破浪者奋勇争先。年,全区上下将继续用实干砥砺奋进、用拼搏攻坚克难,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枢纽型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共同谱写兖州新的辉煌篇章!张美荣张树锋新理念“擎起”工业兖州太阳纸业研发制造出的全球首款无添加纸巾,主打绿色、能“吃”的纸,成为国内造纸行业科技创新引领者;曜晖集团研发生产出0.07mm厚度的超薄柔性玻璃产品,填补国内热体柔性玻璃生产空白;蒂德精机的高端数控机床拿下全国数控机床最高奖“春燕奖”,国内外中高端数控机床市场有了“兖州智造”……从拼“资源”到拼“创新”,从拼“规模”到强“实力”,兖州区把创新摆在首位,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产业领军人才,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中心、科研平台,让创新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主动力。针对传统产业占比高的实际,自年以来,兖州每年都投资近百亿元用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8个,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达到家,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5%、4.8%、15%,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6%。数字背后彰显兖州贯彻落实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正迈向“五年取得突破”的新阶段。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55.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4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8%,全区共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隐形冠军”企业12家、“瞪羚”企业7家。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兖州坚持“项目为王”,着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年举办4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新开工过亿元项目69个,2个省重大、9个省优选、17个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华勤橡胶科技中心、太阳纸业45万吨特色文化纸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践行“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兖州守住绿水青山,就抓住了金山银山。一条长约25公里的泗河生态绿化带就是兖州践行“两山”理念最好的“注脚”。自年以来,兖州持续不断对辖区内20多公里的泗河两岸进行生态综合治理,龙湖湿地公园、青莲湿地公园、大禹文化公园、马桥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湿地公园星罗棋布散列在泗河两岸。生态泗河“回归”,带火了泗河两岸的旅游产业发展。泗河绿色生态带上,牛楼社区古色古香的牛楼小镇、色彩斑斓的花海彩田等旅游景点,游人如织、络绎不绝。酒仙桥街道古城村、陈村等村庄建起了特色风俗民宿街区,发展特色餐饮和旅游产业。兖州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企业众多。为把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兖州实施了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抓好燃煤锅炉、工业窑炉和生物质锅炉烟气减排和焦化行业监管。对家企业实施分类管控措施,关停1家石材加工、3家砖瓦企业,深化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全区35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35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兖州区生态环境局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在综合运用视频监控、在线监控、用电量监控等科技手段的同时,强化专项监管执法的刚性和力度。年以来,全区共下达76份环境违法行为改正决定书,立案处罚企业49家,罚款.5万元。在严控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同时,兖州引导鼓励现有产业、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四新经济”、高端制造业、现代第三产业等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以蒂德精机为龙头的中欧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园,以经典智慧物流园、传化物流园、中铁物流园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等一批绿色低碳、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快速崛起。国际陆港绘就“物流兖州”年11月14日,“齐鲁号”欧亚班列满载着太阳纸业吨纸浆从芬兰科沃拉出发,经过1万多公里行程,直达中国兖州国际陆港铁路专场站,打通了鲁西南地区国际铁路运输的黄金通道。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开通兖欧班列,仅仅是兖州放大区位优势建设国际陆港的一个缩影。兖州素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京沪、新石铁路在兖州交汇;兖州货运站是全国一等、全省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年货运吞吐量万吨;日兰高速以及众多国省道穿行兖州,正在建设的鲁南高铁、济宁新机场、济微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呼之欲出。将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释放发展新动能。自年起,兖州启动建设国际陆港,编制41平方公里的兖州国际陆港发展规划,构建“两核引领、四区联动”的规划空间布局,拉开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大框架。良好的基础条件吸引了众多物流巨头进驻。京东电商物流园、苏宁济宁电商产业园、传化智联公路港等项目相继建成,中铁国际陆港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基本建成、海关大楼正在基础施工,邮政、中通、申通、中农国发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正式落户。同时,兖州国际陆港正与山东港口集团联合,加强与青岛港、日照港合作,畅通陆海通道。兖州区坚持以打造兖州国际陆港为总体目标,加快推进空港、高铁、公铁联运物流港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先后引进世界强企业5家、国内强企业2家,创新开通山东省第一列直达欧洲腹地的“齐鲁号”中欧班列,开通芬兰整列回程“齐鲁号”欧亚班列,建成启用济宁市唯一一家经典公用型保税仓库。全区物流业呈现高位突破、区域发展、创新融合的发展态势。在快速推进国际陆港建设的同时,兖州依托正在建设的济宁新机场,同步规划建设航空物流港。利用5—10年的时间,把兖州建成集中欧班列、航空、港口、公路等多式联运的国际化物流枢纽中心。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样板兖州”春天赏油菜花,夏天观薰衣草,秋天看葵花、红高粱,还有丰富多彩的油菜花节、啤酒节、音乐节……从废荒地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花海彩田”景区已经辐射涵盖周边60公里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城际圈。新兖镇牛楼社区党委紧紧抓住泗河全域开发整治的机遇,借助区位交通优势,挖掘内在资源,盘活闲散土地,在泗河堤内堤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马桥湿地公园、花海彩田景区、园艺产业区、牛楼小镇已建成运营,累计接待游客28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多万元,带动村民就业余人。推进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基石。兖州区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纳入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方案,按照“可自持、可持续、可推广”原则,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专业种养殖发展模式,以示范镇村打造为突破,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推动组织力和集体经济“双增效”。“面对一没资源、二没资金、三没技术的现状,我们没有等、靠、要,发挥支部政治引领作用,成立公司、流转土地、对外合作来换取发展。”兖州区漕河镇管家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法义说,公司由村集体控股、经营管理,盘活村内大量土地,积极对外合作,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多轮资本运作,将公司慢慢做大,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受益”。以农业生产为主又无特殊资源的村庄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乡村振兴之路?近两年,兖州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村党组织领办农业合作社、村企合作经营等模式,吸纳村民入股,发展农业特色种植产业,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目前,兖州区共有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家,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兖州区发挥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和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等模式,发展壮大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培植粮油加工、农机装备、肉鸭养殖、中草药种植“四大产业集群”,形成百盛生物、益海嘉里、今麦郎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全区注册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户。建管并重展现“美丽兖州”“怎么改、改什么,全由社区居民群众说了算。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我们把话语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留给居民群众,确保小区群众满意。”兖州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自年起,该区先后实施了韦园片区、木材公司片区、西护城河片区、铁北西街片区等1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面积近万平方米,是近年来兖州规模最大、涉及户数最多的一次棚户区改造工程。兖州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加大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在东苑小区改造中,区住建局通过开展调查摸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征求小区居民的改造意愿。小区居民普遍反映缺少食堂和老年活动场所。改造中,区住建局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建起2层楼的社区活动中心,1楼为食堂,2楼为文体活动场所,大大方便了小区老年人。年,兖州实施了飞龙社区、东苑社区等1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居民户,总建筑面积83.4万平方米。全力强建管,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步伐。年以来,兖州区国道改建兖州段21.5公里、省道大修工程竣工通车,鲁南高铁、济宁新机场、济微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改造提升城区主次干道15条、新增绿地14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水供气管网公里,市民文化中心启动建设,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小区环境整洁、秩序井然,让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家住东城老区的王新民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兖州区在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五城同创为总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从打造精致城市着手,大力实施街巷、庭院、小区景观改造,积极建设社区小绿地、小广场、文化角。狠抓村居绿化、亮化、美化“三化”工程,全面推行物业管理,实现环卫保洁的精细化、常态化,建设宜居宜游城市,让广大居民生活得更舒坦。民生优先造就“幸福兖州”赵玉田老人在兖州区新驿镇敬老院住了有十多年了,年7月份新驿镇新建敬老院启用,他从原来的老院搬到现在的新院。“天热有空调,天冷有地暖,有单独的卫生间,洗澡有热水,吃饭有人做,真是太好了。”赵玉田老人高兴地说。为实现全区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兖州区将区社会福利中心打造为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中枢和孵化基地,统筹辐射新建成的7处“医养结合”镇街敬老院,创新构建“1+7”养老服务模式,激发公办养老机构活力,盘活利用闲置资源。目前,区社会福利中心及3家新型敬老院已实现托管运营,入住社会化养老人员名,兜底保障特困人员名。教育是民生之基。兖州以“解决大班额”为切入点,高效推进中小学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第一批规划建设的8个解决大班额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豫州路小学、实验初中和新兖镇孟村小学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已投入使用,大禹学校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已完工;韦园幼儿园、高庙幼儿园已完成改造;山拖学校和山拖幼儿园主体结构基本完工;青莲学校项目开工建设。人社业务涉及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等多个方面,原来是一个窗口办理一项业务,群众需要多次排队,等待时间长。针对这一问题,兖州区打破单位科室的机构编制壁垒,实施流程再造,“清减压”重复提报材料30多项,整合系统内不同类型业务项,将原来的18个“串联”业务窗口,精减为4个“并联”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后的服务大厅平均每天办件件,每件用时不超过5分钟,平均每个窗口办件数量由31件提高到92件。”兖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兖州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民生政策精准度。年财政预算内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80.2%,为民实事如期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两次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发放援企稳岗补贴1余万元、惠及职工4.3万人。社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改造提升,建成实践站示范点5处,开展送戏下乡场,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一级文化站标准。①兖州城区②山东天成万丰化工生产车间③大安西垛村④兖州龙湖湿地⑤新兖镇花海彩田景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